什么是教学有效性
(2017-05-08 05:47: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研究 |
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的追求,也是现在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去追根溯源,做一探究。
一、教学有效性概念的提出
早在1998,程红和张天宝在《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一文中就使用“教学有效性”这一提法,他们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有效性这一概念包括三层意蕴: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可见教学有效性这一提法在1998年就存在了。
二、教学有效性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2001年,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中,指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这里崔允漷教授使用了“有效教学”这一概念,并分开从“有效”和“教学”两个词上解释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从崔允漷教授对“有效教学”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教学”主要关注教学效益,即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除了关注效益外,教学要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此外“有效教学”还关注效率,教师教学“要有时间观念”。查阅其它大量有关有效教学的文献,也都提到有效教学关注效果、效率、效益,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更明确指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是“教学有效性” 这一概念包括的三层意蕴,也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可见教学有效性与有效教学指的是同一概念。但从大量研究和文献来看,使用更多的是“有效教学”这一提法。
三、有效教学概念的发展和内涵
在程红和张天宝及崔允漷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概念后,查阅文献可知有许多关于有效教
学概念和内涵的说法。
宋秋前教授在《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2007)中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龙宝新,陈晓端在《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2005)从有效教学的内部结构入手,进行结构分析,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面上,指出有效教学在表层上是一种教学形态,在中层上是一种教学思维,在深层上是一种教学理想和境界。有效教学即是一个从理想到思维,再从思维到形态的动态转化过程。有效教学就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覃泽宇和林铭在《复杂适应系统视阈中的有效教学设计》(2009)中提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系统中“具有适应性的主题”,是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影响、互为作用、共同进步的过程
张璐在《略论有效教学标准》(2000)提出,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林德全在《有效教学研究透视》(1998)中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发展需要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俱佳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刘桂秋在《有效教学概念新探》(2008)从综合有效教学观的视角,对静态有效教学观作出反思,指出有效教学就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一种实践理性的结晶和升华,它融静态名词词组“有效的教学”和动态动词词组“有效地教学”于一体,是既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的一种教学追求
吴永军在《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2012)指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但对于什么是“发展”要有新发展观,应以学生“幸福成长”为本。对于“怎样发展”,要关注发展过程的正当性。对于如何检测出发展,要有长期及可持续发展的眼界以及多元观。
钟启泉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 (2007)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成长”已成为被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但学生成长并不是仅仅凭借学业成绩能够评定的。
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2004)一书中指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姚利民在《有效教学涵义初探》(2004)中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