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汉人、外国人都梦想得到的黄马褂 有何魔力?
清风明月逍遥客
马褂,原是满族人外出骑马时所穿行褂。满族人为了便于骑马挽弓,马褂一般长不过股,袖只到肘。因穿起来行动方便,马褂很快成为满族社会中流行的便服。
黄马褂的黄,是皇家专用颜色,故黄马褂象征着皇权,穿着黄马褂者,非尊即贵。不过这个黄色不是普通的黄,而是“明黄”,也就是淡黄色。
史料记载,黄马褂的质地,一般冬天为绸缎,夏天为纱,没有花纹和彩袖。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DDD21BD0FF6DFCBF84C75C55FCCB44CCD764F93_size9_w498_h324.jpeg
清代黄马褂共有三种类型:
一是“行职褂子”。无花纹图案,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在跟从皇帝出行时须穿着此种褂子,类似今日之“职业装”。但这些人一旦不再担任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职务就不能再穿黄马褂了。
二是“行围褂子”。是围猎时皇帝赏给骑射优异者的黄马褂。这种黄马褂仅能在随皇帝骑射、围猎时,方可穿着。咸丰之前的清代皇帝,每年都要到直隶承德的木兰围场大猎20天,以示不忘满族骑射狩猎的尚武传统,这一活动被称为“行围”。凡是在行围中射杀鹿的行围者,或是狩猎完毕后,在路上遇到献禽的蒙古人,皇帝一般都要赏赐黄马褂。此外,打猎期间往往还要进行校射(射箭比赛),扈从狩猎的满汉官员都要参加。按照规定,满官射中5箭,汉官射中3箭,且官阶较高、得赏次数较多的,也会被赐予黄马褂。在狩猎中获得的“行围褂子”,一般只允许在参加行围时穿,其他时候不能穿,违者一律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三是“武功褂子”。即勋臣凭借军功“赏穿黄马褂”,或“赏给黄马褂”。前者“赏穿黄马褂”,受赏者可在各种隆重场合穿着,即“赐穿黄马褂”;后者“赏给黄马褂”,属“私家尊藏,不能服用”。由于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所以这种黄马褂“含金量”最高,它可以在一切庄重的场合穿著,必要时,甚至可以见官大三级,方便行事。这种“武功褂子”在咸丰朝之后才开始盛行。在镇压太平天国时,黄马褂的赏赐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凡是立功的高阶将领几乎都有获赐黄马褂。但黄马褂的赏赐标准依然很高,一般只授予有战功的高级军事主官,其他人等,如果不主管军事,或是官阶不够高,即使有功也很难获得这一殊荣。除非有特殊的机缘,才能破格赏赐。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A99DDF74239A602F152D27D816CD3006256E594_size25_w442_h411.jpeg
清前中期,赏穿黄马褂并不多见。若有大臣得以赏穿黄马褂,则此人非但功绩突出,且是受到皇帝极大的喜爱与宠信。故八旗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欲表现卓越以获此殊荣。黄马褂所体现的皇家恩泽的象征意义,成为清统治者树立典范、笼络功臣的政治手段。但是到了清晚期,随着统治者的任意赏给,黄马褂的政治影响力大不如从前。
不过,在清朝,黄马褂始终认为是无上的光荣、圣洁之物。受奖的功臣们只有当国家举行大典时才能穿一次,平时则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不过,他们可以复制一件较原物简单的黄马褂,以备公务需要时穿用。功勋大臣们违背皇规或犯错误时,皇帝还要将黄马褂收回,以示惩罚。
清朝重臣张廷玉、年羹尧、李卫、刘墉、刘统勋、纪晓岚、和珅、福安康、林则徐、琦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袁世凯等很多人都被赏过黄马褂。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04C6C93A01A44F7C92BF375208B1F805EA06E36_size26_w400_h454.jpeg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左宗棠的保奏下,做到了江西候补道员,他希望得到“黄马褂”赏赐的愿望,依旧使左宗棠感到很为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即胡雪岩去世前的第四年,左宗棠借着胡雪岩为陕西等省救灾捐献巨款的功劳,联合陕西巡抚谭钟麟、恭亲王奕訢等重臣共同上奏为胡雪岩“破格”请赏黄马褂,最终获得成功。
1890年光绪十六年,谭鑫培44岁被选入清宫肉廷戏班“升平署”,开始享受“内廷供奉”的殊遇。慈禧太后最爱点他的戏,“无谭不欢”。演毕常赏以重金,还曾“亲赐黄马褂”。
清廷对外国人也赏赐黄马褂。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时任清朝雇佣军“常胜军”的英国人乔治·戈登,是第一个受赐黄马褂的“洋大人”。1860年戈登随英法联军来到中国,之后他在上海配合美国人华尔和白齐文组织“常胜军”抵抗太平军的攻击,于1863年3月成为“常胜军”的首领,与李鸿章结成私交。1864年与李鸿章合作攻下常州后,“常胜军”解散,李鸿章奏请两宫皇太后,授与戈登清代最高武职“提督”称号并赏穿黄马褂,也开启了清廷赐予外国人黄马褂的先河。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C0A8744B4F3C2A8D2DDA57A327661C1BA2ADF07_size20_w400_h250.jpeg
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军的“常捷军”头目德克碑、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学堂的法国人日意格,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都曾享受“赏赐黄马褂”的殊礼。日意格还颇为珍视这件黄马褂,一直悉心保存,在其去世后举行的葬礼上,神父还特意向众人展示了其生前珍藏的黄马褂。
黄马褂名气大,享誉海内外。19世纪末,来华考察的英国退役海军少将贝思福,特意弄了件黄马褂,照了几张相片以做留念。
(
原载1月14日凤凰网 ,转载时,题目与文字略有调整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