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城隍庙的管理与运行方式
童 志 洪
绍兴府城隍庙与作为行祠的柯桥城隍庙之间,具有从属与教义指导关系。柯桥城隍庙的规制、基本设置、庙祝的遴选,等等,需经府城隍庙的首肯,等等。但由于历史原因,绍兴府城隍庙与府衙并不承担柯桥城隍庙作为府城隍行祠的日常管理、财务、维修等事项。
现存资料表明,柯桥城隍庙在历朝虽几经维修,但其日常管理与开支等,仍然以民间为主。庙内设有庙董会,负责庙产管理;庙董会成员,有捐资者充任;推举有常任董事,负责庙宇的资金出入;庙宇日常运转、维修之费,从庙产收益、信众赞肋、庙宇香火等收入内支付;而庙祝则负责日常庙内法事,与信众的教化。
![[古镇怀旧之二十八]柯桥城隍庙的管理与运行方式 [古镇怀旧之二十八]柯桥城隍庙的管理与运行方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据嘉庆十一年(1806)二月,铭于柯桥城隍庙内的《新四十户年纪碑》载:明崇祯年间(1628-1644),柯桥城隍庙就设有由当地40家乡绅组成的庙董会。该铭文具体记述了自明弘治七年(1494)开市以来,柯桥市场所呈现的繁华景象、城隍庙在教化世人中的具体形式与作用。也记录了针对乾隆四十年(1736)后,柯桥城隍庙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弊病。并在嘉庆十一年(1806)二月,撤换相关人员,另立董事。由新的四十户乡绅,另行组成新一届庙董会,重新修订与健全资产管理条例等情形。碑文还公示了属于城隍庙的四处田产,与一处商业摊基的位置。
柯桥城隍庙作为府城隍行祠,极容易使人将其与帝王出巡时的“行在”,即“行宫”相联系。以为柯桥城隍行祠(庙)内的城隍神,也象帝王出巡那样,是府城隍神每年巡游期间,临时巡游驻此的。 但这显然不是事实。柯桥城隍行祠(庙)内的城隍神像,从宋时改建为城隍庙起就已存在。一年中,除每年清明节这天,会由信众抬着巡游四乡外,平时都"常驻"在本庙。因此,虽然府城隍庙与柯桥城隍行祠(庙)内所祀的神都是庞玉,但两处并不是同一尊神像。
柯桥城隍庙作为绍兴府城隍庙行祠的运作常态。如同府城隍庙一样,按例常年开放,接受信众祭祀、举办法事等,
据《绍兴市志》记载," 旧时,绍属各县均建有城隍庙,祀城隍。俗以三月清明为城隍出巡之日,常按习举行庙会"。柯桥城隍庙,也与府县城隍庙相匹配,每年举办庙会。城隍庙会举办的日期:府城隍庙会之在先,为农历九月初八日;柯桥城隍庙作为行祠的庙会在后,为府城隍庙会举办3天后的农历九月十二日。期间,除了按惯例要做道场,祭祀城隍神外,还会在运河边的戏台演戏。象许多庙会一样,城隍庙旁会摆摊设点,售卖各类物品玩具,还有民间杂耍,场面热闹非凡。
除了每年的庙会,柯桥城隍庙前还是镇上一处公益活动场所。据民国绍兴县相关史志资料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季,因遇荒年,米价飞涨,引起民间恐慌时。驻镇多年的柯桥巡检司巡检金筱竹,与当地绅董共同发起募资,曾在城隍庙内设立过“平糶局”。将从外地购得的粮米,平价供应居民,以安民心。他不仅带头“捐俸五十金,为之倡”。“每开局,辄亲莅,风雨无间”。并在现场抑强扶弱,维护秩序等,而受到民间广泛称颂。
![[古镇怀旧之二十八]柯桥城隍庙的管理与运行方式 [古镇怀旧之二十八]柯桥城隍庙的管理与运行方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