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勺公筷,健康就餐

(2023-01-30 14:34:02)

餐桌文明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公勺、公筷、分餐制也成为热门谈论话题。


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成人感染率超过50%,80%至95%的慢性胃炎患者、70%的胃溃疡患者、95%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和89%的胃癌患者,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东兵对此倡议,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让幽门螺旋杆菌、新冠病毒及其他传染病的传播止于公勺、公筷。


人们在就餐时,许多病菌会通过唾液和筷子以及一些不注意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中,共餐是感染病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倡导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有效降低和减少疾病的重要的方法。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当下,专家强烈建议,就餐应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让致病菌减少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公勺、公筷、分餐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少传染病感染的机会:勤洗手,可以有效避免病菌通过手部进入口中;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按时刷牙,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用手或口喂食幼儿;进食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餐后及时清洗餐具,经常进行消毒处理。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的调查表明,在中国,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新冠病毒的传播,也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共用餐具、不用公勺公筷、用口喂食、亲吻等,都可能传播病毒。


专家指出,中国一些传统习惯需要与时俱进,比如一些老人在给孙辈喂食时,喜欢先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或在喂食前先尝一口试试温度,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用同一套餐具吃饭,这些都是不卫生的习惯,很可能将各种细菌通过唾液传染给小孩子。虽然使用公勺、公筷并不能保证让人不得传染病,但是却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而如果不使用公勺、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


使用公勺、公筷很有必要,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勺、公筷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在减少浪费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总而言之,无论是杜绝病从口入,保护家人健康,还是倡导餐饮文明,使用公勺、公筷都很有必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改变我们传统的共餐习惯是一次加强引导的契机。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通过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为人们自觉的健康生活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诚信之本
后一篇:德治与法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