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有利于教学的原则。
要注意各项职业能力应该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公共课的设置 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必修课以思想政治课、基本能力课(英语、计算机、应用文、体育等)、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为主。
选修课主要是为拓展学生知识面,发挥学生个性而开设的课程。应当有计划地开设,而不是任由教师自由申报开设。可分为科技知识类、人文知识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修养类、国防知识类等,并根据不同专业对各类选修课作出限制性要求。
专业课程的主体部分应按照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进行设置。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并不要求一一对应,一般可先将能单独成为一门课程的任务挑选出来,然后再将其他工作任务整合成若干课程。整合的要求是根据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并同时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两个原则。
通用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也可根据情况设置。专业课程应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强调“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为专业拓展、或专门化方向、或为企业订单而设置课程。可以考虑设置模块课程。不是任选课应是限选课,不应让学生随意盲目选择)。(
可以考虑通用技能课主要在一年级完成,专业技能课除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外主要在二年级完成,专业选修课主要设在第五学期。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各专业采取2+1或者+0.5+0.5等模式,也有利于学生提前就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