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子线束生产工艺

(2015-04-10 09:19:16)

1. 目的: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线束的了解和认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运作能力,使线束生产能
够顺利进行.

2. 范围:本公司线束产品
3. 定义:(无) 
4. 相关文件:GB/T 18290.2-2000(无焊压接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5. 内容 
正文: 
1. 裁线: 
1.1 准备工作: 检查机台是否正常,裁刀是否完好无损,工作台面是否干净以及无其它产品
余物.

 1.2 调试,裁线: 依工程图或作业指导书确认好线材规格化,再调试好机台并设定好参数, 
并试裁3-5 条检验尺寸合后,再进行批量作业

 1.3 注意事项: ①线材尺寸须在公差范围内; ②裁线时须无刮伤线材,且切口要平齐
③裁好之线材每50 或100 条扎为一扎, 每扎需将其线规和长度标示清楚,不可错误
切口歪斜
线身划伤
图5.2 裁线不良例举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1719693.jpg
图5.1 裁线良品例举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1619907.jpg

2.穿护套 
将已裁好并须装护套之线材打端子端装穿上1 个护套,注意护套小端向下(如图5.3) 
需打端子端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1931807.jpg
3. 剥皮
3.1. 准备工作: 检查机台是否正常,刀口是否完好无损,工作台面是否干净以及无其它产品
余物. 
3.2. 调试作业: 依工程图或作业指导书调试好机台,试作3-5 条,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作业 
3.3. 注意事项: ①尺寸须在公差范围内; ②不可剥断导体铜丝;③切剥口须平整 
3.4. 剥皮尺寸参考算法(如下图):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2109494.jpg

图5.5 剥线长度

剥皮尺寸=导体铆压栅长度 +1/2a +0.5mm( 线规: 0.3mm2 以下) 
剥皮尺寸=导体铆压栅长度 +1mm ( 线规:0.3—1mm2 ) 
剥皮尺寸=导体铆压栅长度 +2mm ( 最大线规:10mm2 )

3.5. 图示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2230559.jpg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2414324.jpg

4. 铆压端子 
4.1. 准备工作: 检查机台是否正常,刀模是否完好无损,工作台面是否干净以及无其它产品
余物.

4.2. 调试作业: 由技术人员调试好机台,试作3-5 条,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作业 
4.3. 注意事项: ①端子铆压拉力或高度需符合要求; ②不可有深打、浅打、飞丝、端子变形,
铆压过高或过低等不良;③注意安全,铆压时切勿将手伸入刀模内。 

4.4. 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一般分为开式端子(即铆压栅为U 型或V 型)和闭式端子(即铆压栅为封闭式,一
般为O 型)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2512711.jpg

端子各部份之作用: 
z 嵌合部(接触部):配线的边际与对方的连接处连接,具有导电功能与端子的”芯线挤压栅”同样具
有重要作用,根据厂商其形状及作用有所不同,种类繁多,这个部分具有是否能够充分满足电的
特性之重要功能,所以变形或弄脏都会使其失去功能并将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所以在操作
上给予高度注意
z 导体铆压栅: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有必要对其高度注意,对铆端后的管理,虽构成采用
确认端高度法,拉力测试法等等,但根据线材的构成与端子种类其管理方式有所差异,所以当对
线种及作业指导书高度重视且必当确认此部分
z 被覆铆压栅:从外部对线材施加某种压力时,为避免”导体铆压栅”内部的芯线不受到直接损伤, 
将线材的绝缘触铆住,具有保护作用,如果“被覆铆压栅”内包扎较弱,被覆盖之处会轻易地从
铆压栅处脱落,将无法缓冲外部压力产生断线不良,另外,包扎过紧线芯就会受到损伤,且会断线. 
即使被覆盖的外径是同样的线种,也有差异,所以有必要对包扎外形进行足够的确认. 
z 坡度(喇叭口):压着时在“ 导体铆压栅”处为减轻芯线之损伤,“坡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
此坡度不仅芯线会受到损伤、以及会导致断线或将大大削伤对外部的承受力
z 卡口片:具有将塑壳及主体插入时,起到锁住端子的作用,其形状因厂商不同而不同,种类也极多, 
因为此部份为极为敏感之处,所以操作时当高度重视,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
现脱落等不良(当然,也有些端子没有卡片口,但它是以端子本身的嵌合部后端作卡位的,如
110,187,250 端子)
z 料带:铆端前附于端子上,是连接端子的细带, 从其铆压后在端子所留的长度,可以获悉端子的设
定状态及模具的状态.


5.5 开式端子铆压过程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2613671.jpg

4.6 导体铆压栅连接形状 
4.6.1 开式端子导体铆压时优先采用形状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215983.jpg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242479.jpg

4.6.2 无绝缘套端子导体铆压形状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336705.jpg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348783.jpg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406632.jpg

4.7 绝缘体铆压栅连接形状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434987.jpg

4.8 端子高度测量 
4.8.1 铆端高度之测量:作为确保正常压着性能的管理方法,有必要进行铆端高度之测定,设定高

度虽然是在铆端机方面设定的,但就其测定却是在铆端之物上进行的,测试时使用铆端高度测定用仪
器—千分尺,用其测定铆端体的“固定栅”和“挤压栅”的各中心部位,测试时需避开“挤压沟”,且
确认用的线材当用生产使用之物.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514446.jpg

4.8.2 高度检测的缺陷 
● 线材加工时由加工失误线材条数不足之物
● 作业者失误混淆了线的种类(如0.5mm2 内混有0.75 mm2 线材) 
● 铆端形状异常
● 铆端的线材尺码比“铆压栅”的尺码还要短小
4.9 拉力测量: 
4.9.1 拉力测量:是为了进行铆压栅的铆端高度是否适宜之判断的一种确认项目,其确认方法为
拉扯被压着的端子与线材确认其破坏强度以及保证其强度, 无论铆端高度是多么恰如其分,仍有缺
陷,故为弥补高度检测的缺陷,测拉力强度是必要的,拉力测试图示如下: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559766.jpg


3.用拉力计测试端子拉力 
如上图,将端子固定好后,将拉力计归零,再进行拉力测试,当拉力达到规定值时,停止拉
动,固定位置,保持1 分钟,如端子没有脱落则合格,每1—2 小时抽测一次 
附表: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812198.jpg

4.9.2 仅作拉力测试的缺点: 
● 不能够及早发现铆端高度之标准有无差错,可能导致大量不良品
● 有时会发觉不到铆端机与模具的不良状态

理想的拉力强度:测试拉力的目的是为了调整铆端高度的,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和确认芯线压着部
(导体铆压栅),如果压着的铆端高度适当,那么芯线在”挤压栅”的外部断开时的数值才是理想的数值

4.10 端子检查 
目视检测确认之目的是为了通过外观检查,检查出铆端高度拉力测试中未能查出的压着不良与
模具不良,进一步通过压着状态良否的判断,发现组装胶壳时的不适合等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3851727.jpg

在铆压拉力和高度保证的前提下,理想的铆端状态:

1. 视窗1 能看见导体又能看到绝缘体(外被) 
2. 视窗2 芯线(导体)露出长度0.5~1.5mm( 具体依端子大小而定) 
3. 嵌合部不可变形,卡口片不可变形
4. 芯线铆压栅、被覆固定栅中间沟槽不可有间隙,不可两边带毛刺
5. 喇叭口高度最高不超过导体铆压栅长度的1/8 
6. 挤压沟深度不大于0.3mm 
7. 料带长度大于0.1—0.5mm 
8. 端子上下左右弯曲不大于5° 
9. 端子扭曲不大于15°
以下为在目视检测中拒绝接收的例举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4006235.jpg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4019652.jpg

 5. 组装胶壳 
将铆压好之端子卡口片方向与塑壳卡同向,再将端子平推入塑壳,当听到卡喀声后,再回轻拉线材,以确定端子正确卡入塑壳,无脱落则合格.注意依工程图要求组装,不可插错位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4125280.jpg

6. 测试 
6.1 测试目的:检测产品功能是否正常,以确定产品性能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6.2 测试步骤: 
6.2.1. 将测试治具正确与测试机相连,用治具夹将治具固定于桌子边缘; 
6.2.2.100%电气测试,测试前先拿一条电气不良品检测测试机和治具是否正常 
6.2.3 将待测品塑壳插入测试治具插座内,再观察测试仪器对应指示灯是否发光(如发光
产品则合格,反之则不合格),判断后再将产品塑壳平行拔出. 
http://www.szxkxc.com/UploadFiles/20120403104247871.jpg

6.3 注意事项: 
6.3.1 测试之后需自检塑壳有无刮伤,端子是否歪斜 
6.3.2 当连续出现电测不良时应急时向上级或品管汇报 
6.3.3 良品与不良品区分开,并标示清楚,将不良品放于指定位置 
6.3.4 测试头须每3000PCS更换一次,易损之测试头依实际状况即时更换 
7. 组装 
即将测试合格的单件成品用胶布或套管集合在一起,做成客户所需之产品 
7.1 作业步骤: 
7.1.1 依工程图于治具上装上定位柱 
7.1.2 将测试好之单件成品依工程图面固定于治具对应的位置 
7.1.3 依治具所示起始尺寸位置开始缠绕胶布或装上套管,直至治具所示结束位置结束 
7.2 注意事项 
7.2.1 治具定位柱位置尺寸需在工程图公差范围内 
7.2.2 固定单件时不可错位置 
7.2.3 缠胶布时应有1/2以上宽度重叠绕卷,且开始和结束时至少有一圈以上的重叠,各部尺
寸须在公差范围内 
8. 尺寸检验 
8.1 作业步骤 
8.1.1 依工程图于治具上装上定位柱,并于治具上标示图面各部尺寸和公差范围 
8.1.2 将已组装好之线束塑壳挂于治具对应的定位柱上,再将线束拉直,检查线束各部尺
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如在其范围内则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9. 外观检察 
外观检察时,线束不得有以下不良 
1. 线材表面光滑、色均,无明显油污、毛刺、砂粒、擦伤、裂纹等现象; 
2. 导线与连接端头压接部分,线芯无外露,塑壳,护套完整无损坏; 
3. 导线的剥头对线芯的损伤(如线芯断、割伤等)不得大于8%; 
4. 缠绕之胶布须均匀,无起皱现象 
10. 包装入库 
包装时注意不可有少装或多装,以及混装,标识、字迹模糊不清等不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