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合课题,谈谈执教《分数乘法(三)》后的一点感悟

(2018-08-31 11:10:4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空间观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在描述中,提到最多的是“想象”二字,可见培养空间观念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水平。

  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来学习中学几何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头脑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还比较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差。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呢?今天我就从分数乘法(三)这节课中说说我的做法:

  《分数乘法(三)》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节课,本节课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那么,如何运用面积模型探索计算方法?就是本节课的难点了。

一、 加强操作活动,积累空间感知

小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折纸的游戏,体会折纸可以使长方形纸快速被平均分成若干份。接着,教师演示折纸的过程,引导学生也试着这样折一折,然后想一想对折后的样子。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认知,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可以说,小学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就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推理也以操作为基础。

二、 展示过程

小学生的理解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孩子通过听别的同学说一说,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实际的操作就能获得新的认知,而有些孩子是要通过更具体的过程展示,才能理解和感知。所以在课上,在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后,大部分孩子能明显的看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进而教师还应通过ppt,一步一步的展示脑海中思考的过程,将刚才的抽象具体呈现给孩子。当多次展示后,大部分孩子应有自己脑海中的认识和感知。

三、“虚”“实”结合

        这里的“虚”指的是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实”是指现实原型。

在教学中,不仅要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原型,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表象,而且要重视将学生形成的表象通过一定的方法再现出来,做到“虚”“实”结合。例如,在教学中,经过第一次学生折、涂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运用画图方法解决分数乘分数问题的表象。然而这种表象并不深刻,因此要形成清晰的表象还必须让学生将已形成的表象进行再现。表象的再现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来实现。接着,让孩子拿出学习卡,在脑海中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运用已经给学生一部分图示让学生补充完整的方法,可以让教师实时看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在教学时不仅要从具体到抽象,还要重视将抽象的东西通过适当的形式再现出来。“虚”“实”结合是将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重要途径。

       四、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练习等实践活动。

 在操作、观察等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验,而且激起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空间想象力的提高。例如,在本节课中,共让学生经历了两次操作体验,学生通过两次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操作活动,在头脑中形成解决分数乘分数问题的面积模型。第一次,学生可能有多种方式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在多种方法中,通过对比理解,学生感受最简洁的方法;第二次,应用简洁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这些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但在实践的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与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评判,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引发学生的“反思”,去“伪”存“真”,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之事。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