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听评课稿
(2018-08-20 16:17:23)分类: 第三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 |
听课实录:
师:出示两个看似差不大但长宽高都不一样的长方体,同学们,你觉得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一些?
1.长方体的宽和高不变,长变大变小,学生感觉体积的变化与长变化之间的关系。
2.长方体的宽和长不变,高变大变小,学生感觉体积的变化与高变化之间的关系。
3.长方体的长和高不变,宽变大变小,学生感觉体积的变化与宽变化之间的关系。
1.每人摆一个长方体,独立完成学习单。
2.个人汇报,组长汇总数据,完成小组学习记录。
3.
观察表内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一、导入新课
生:感觉比不出来
师: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到底有多大,谁更大一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通过计算确定长方体的体积。
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 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长方形的长于宽决定了长方形的面积打小。
师: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打小又和什么有关呢?教师出示动画演示
师:提问你们看出什么了?
生:。。。。。。
师:再次演示,并进行小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变化之后,体积也随着变大或是变小,看来呀长方体的体积的确和长宽高有关。
(2)研究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研究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呢?
生:用学具摆一摆。
师:用什么学具呢?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来摆长方体。
师:出示学习目标
生:上黑板填写数据在表格内,其他学生一边听汇报,一边看他们摆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长为什么是3
生:每排摆了3个,长就是3,摆了2排,宽就是2,层数就是它的高。
师:一共摆了几个小正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师:另一组的学生说说本组的作法
生:。。。。。。
师:教师PPT演示,想象它的样子,出示摆了一层的长方体,逐层增加。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
师:通过刚才的摆、算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同学们相互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
学生:相互根据长方体的体积=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如果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你打算怎样表示。
师:课前哪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到底谁大谁小?有方法吗?先怎样做。引导学生说要先进行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在进行计算。
三、课后检测
1.谁的体积大?
2.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要求不能摆成原来的小正方体。
四、总结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评课:
优点:
1.本节课至始至终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体现类比的数学思想,先安排了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于什么有关,学生潜移默化的运用类比的方法猜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长宽高有关,进而通过操作来验证这一猜测。
3.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体积公式的得出完全是教师引领下地学生自己发现,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一排有几个小正方体,它的长就是几厘米,同理得出有几排宽就是几厘米,有几层高就是几厘米,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借助了操作和实物,使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这一三维概念的认识更加清晰,不仅如此,深层次的挖掘了排、排数、层数与长宽高的关系,使学生顺利的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量起源量,一段距离有多长,需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去测量,一个物体有多重,也是用称量工具去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多大,是用面积单位去测量,那么同理,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有多大,也应该用体积单位去测量,从而在引出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2.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形成,可以回顾以前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等和这节课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的意识。
前一篇:《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后一篇:《露在外面的面》课堂片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