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方法——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分类: 第三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 |
结合教学实例探讨空间观念的培养方法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片段(授课班级:五年级五班)
教学实例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用6×5=30,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大部分学生点头,少部分摇头)
师:也就是用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相乘,是这样吗?
生1:对,是这样。
生2:不是,6×5是长方形的面积。
生3:对,我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师:长、宽分别是多少的长方形?
生3: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
师:那我们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4: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中,数它们占的格子数。
师:这个方法不错。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后面的附页,怎样用这个方格纸数平行四边形占几个格子呢?
生5:把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纸上,然后数。
生6:那样不行,平行四边形会把方格纸盖住。
师:大家考虑的很充分,那我们怎么做就可以不盖住方格纸同时还能数出格子数?
生7: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印着画上去,这样画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就和手上这个平行四边形一样大了。
师:印着画,这个办法非常好,不清楚做法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再画出一个长为6cm,宽5cm的长方形,数出它的面积。没有问题的孩子可以动手画一画,数一数,有问题的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或者和旁边的同学商量。
3分钟后,学生基本都已数出方格数。
师:谁能说说数的是多少?
生8:18个格子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吗?(投影出来)http://s3/mw690/003E2k68zy7laZ7TygOb2&690
生8:我觉得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左边突出来的三角形割下,补到右边,我数出来是18个格子。
师:左边割下的三角形补过去刚刚好吗?
生:刚刚好
师:那你是怎么割的呢?
生9:我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我觉得割下的这个直角三角形刚刚好可以补过去。
师:把你作品展示出来
投影仪展示生9的作品
http://s10/mw690/003E2k68zy7laZel1Rn89&690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左边这个直角三角形补到右边就刚刚好呢?(让学生上来指着说)
生10:左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是3cm和4cm,右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也是3cm和4cm。
师: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一样长的,那斜边呢?
生10:斜边都是5cm。
师:听明白了吗?谁能再说一说?
两生分别重复。
师:那大家想一想,如果这样割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再补到右边,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10: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生11:长是6,宽是3(生11是申建豪,是一个反应非常快的孩子,当他说出这个观点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反应过来)
师: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试一试。我们要怎样剪?
生12:沿着高剪
师:大家先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上做出一条高,沿着高剪下来再拼在一起,看是不是长6宽3的长方形。开始动手吧。
2分钟后,学生已完成拼好的长方形,动作快的孩子还在帮助的学生完成动手操作。整堂课,几乎所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只有两个学生动手时还有些不太明白,我在指导其中一个学生时,动作快的学生已经帮忙指导另一个学生了。最终,所有学生都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很清楚的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从第二次课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操作活动不单单仅是操作了,而是结合着推理、想象等逻辑思维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将操作感知思维内化的重要过程。最后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只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学生的思维在“量”的不断积累上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即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过度到“用思维去把握对象”,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观察操作入手,并展开猜想,随后验证猜想,得出正确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以应用,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