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古今异义词
(2016-11-16 14:58:12)呆若木鸡: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褒义词。
《庄子·外篇·达生》记载: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注释:渻:音shěng。王:指齐王。鸡已乎:意思是斗鸡养好了吗?虚憍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憍:通“骄”,骄傲。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响声。景,通“影”,影像。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异鸡:别的鸡。
翻译: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鸡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