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2022-03-26 21:49:05)
标签:
教育 |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枣园小学
摘要:语文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当前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也越来越普遍。但整本书阅读开展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繁重的课业使学生沉不下心,或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只能进行快餐一样的“浅阅读”。表面上看了不少书,但缺少深入阅读,家长也感到非常迷茫:既然读课外书对孩子的学习有作用,为什么没效果?那些读了不少书而语文成绩却停止不前的同学,大多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地读书,属于随性、娱乐化的阅读。
对于学校来说,虽然学校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但是往往停留在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层面上,只管让学生多读。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读完整本书,谈何指导学生?拿什么指导学生?导致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指导囫囵吞枣,忽略了"读好",那么整本书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策略;阅读策略。
一、阅读推荐课
我曾执教过一节阅读推荐课,推荐的是曹文轩的《俗世奇人》一书。课堂上,通过播放各种奇人怪事的片段,激起学生兴趣。接下来引读关于”泥人张”的人物描写以及他高超技艺的描写,”神医华大夫”“苏七块”“刷子李”等,通过串连看似矛盾、不可思议的一些片段,让学生进行猜测和讨论,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书本封面、观察人物,介绍作者冯骥才的文学成就及名人对此书的评价等。至此,学生的阅读欲望被充分点燃,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安排了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共读第一、二章的内容。
二、阅读导读课
我曾尝试过一节《呼兰河传》的导读课。课堂从对比人物相貌开始,第一幅图出示健康漂亮的小团圆媳妇,让学生形容她的样貌,猜她的身世,猜她的年龄,学生猜她的年龄都猜得差不多17、18岁的年龄,我再出示她的真实年龄才12岁,然后出示她最终被虐待后的惨样,让学生来形容再次看到她的样貌,前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充满了各种猜疑,激发读文章的兴趣。接着出示问题如何来读整本书?你是怎么读的?你先读什么?再读什么?然后读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一)让学生明确读什么:
1.看封面 2.看序言3.看目录4.看作者5.看内容
(二)让学生明确阅读方法
默读、快速阅读法、精读法、细读法、反复阅读法,都是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写批注,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记下好词好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阅读分享课
我曾尝试一节《俗世奇人》的分享课。课堂从总结读整本书的方法开始,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法、精读法、细读法、反复阅读法,都是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还有一种好方法: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写批注。然后展示大家的阅读作业成果“思维导图”“读书单”“读后感”。再接着猜奇人,检验大家的阅读成果;再接着进行小组讨论 :(1)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2)“奇”在何处?技艺、经历、性格、想法……(3)你的启发或感受。
让大家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对书精彩的片段进行课本剧表演,更加深入的理解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为喜欢的人物制作人物卡片,送给班里的同学。惟妙惟肖的表演,让阅读妙趣横生,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情节性强的片段精心编排成课本剧的形式,通过表演的形式,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继续开展自主阅读。
以上是我列举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各种课型的具体说明。总之,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当前没有成熟的标准,依然处在探索阶段。相信我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反思与总结。最后定能概括为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 游增良.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A]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龙岩.2020.(2)
[2]范桦.中学生整本书阅读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