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电影#导读
(2013-07-04 17:04:53)没有活着的艺术家
《号脉电影》第六辑P243“电影的艺术反讽”一文中写道:“产品的艺术性是为了更好的销售,艺术是为商业服务的,如果艺术到没有了商业价值,那就是为艺术而艺术了。没有商业支撑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不可能为世人所知的。所以,没有活着的‘艺术家’或‘诗人’,就是这个道理。尽管残酷,却是事实。那些能够活下来并活得很好的所谓艺术家其实首先必须是商人,只不过是打着艺术幌子的商人而已。是为艺术而献身,还是为商业而艺术?这是每一个电影人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销时代必须做出的抉择。”
全球最顶级的电影导演,也就是我们的产业语境中的所谓“电影艺术家”,当首推斯皮尔伯格了吧?据福布斯统计,斯皮尔伯格亲自导演的影片(不包括他监制或仅仅充当制片的其他影片)所产生的全球票房已经超过85亿美元,福布斯将其个人财富标定为32亿美元。
在其童年时代,他就曾用他父亲的摄影机鼓捣自己的玩具模型,让小朋友们当他的助理和演员,拍摄一些非常业余的8毫米“探险片”,拍出来之后便在自己家里放映,收取25美分门票,同时让他妹妹卖爆米花,没少赚小朋友们的钱。
1958年,12岁的斯皮尔伯格加入童子军,还是用他父亲的摄影机完成了一个9分钟的8毫米摄影作业《最后的枪战》,得到了一枚童子军荣誉勋章。这便是他正式有意识玩儿电影的开端。次年,13岁的他还以一部40分钟的战争片《无处可逃》而获奖。1963年,16岁的斯皮尔伯格自编自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独立影片,140分钟的科幻片《火光》,这便是后来那部《第三类接触》的原型。这部影片成本为500美元,在当地影院商业放映,不但没赔钱,还赚了一块钱。
所以,没有活着的艺术家,那些能够活下来并活得很好的所谓艺术家其实首先必须是商人,只不过是打着艺术幌子的商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