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完成稿(高鑫培)
http://s7/mw690/003CFw8izy6XZi2vkHQ96&69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
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
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
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联系,初步感
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
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板书:时间与数学)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共同的休息日
1、师:我们的好朋友奇思,他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
息1天。(提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师:他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提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师: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2、出示9月份的日历,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找出全家
共同的休息日。
师:结合9月份的日历,大家说一说是怎么理解工作3天后休息
1天?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师:奇思一家想要出去游玩,选择什么时候合适呢?
生:他们一家都休息的时候。
师:也就是说要选择他们共同休息的那一天。
师:如何能从日历中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休息日是哪几天?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符号标记休息日)
师:请第一组同学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第二三组同学用○标
出母亲的休息日,第四组同学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
(学生分组标记休息日后,全班交流,师课件演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父亲、母亲休息日)
生:4号、8号……里面都有△和○。
生2:这些日子是父母同时在家休息。
课件出示奇思的休息日,你又发现了什么?
3、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用这样的方法
你能找出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吗?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符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4、师:父母共同的休息日老师是这样表示的,你能像我这样表示出
父子、母子以及全家的休息日吗?
(师将学生所说的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交流填的方
法,重点说清楚如何从日历中找到这些休息日。)
生1:我是按九月份的日历填的,同时有三角形和圆形的就是父
母共同休息日;同时有三角形和对勾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
日;同时有圆形和对勾的就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
三角形和对勾的就是奇思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日。
师:用这样的图表示共同的休息日有什么好处?(初步感受用集
合表示的优势及特点。)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填的这些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和4有很大关系。
(2)日历中的规律
1、出示日历,观察方框里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互相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横
着、竖着、斜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2、换一组数,再次观察发现,验证规律。
(体会这样的一组数据中蕴含的相同规律。)
3、观察框里面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换一组试试。
(引导学生在说的时候说清楚观察顺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4、根据描述猜一猜。
师:我选了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25,你知道我选
的是哪两个日期吗?
师:我选了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37,你知道我选
的是哪两个日期吗?
师:你想试试吗?
三、数学小故事。
少年高斯的故事,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共同的休息日 日历中的规律
符号 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这节课经过改进与调整,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首先,学生结合日历说一说怎样理解每个人的休息日后,已经初步能在日历中找出休息规律,接着用不同符号标记时,学生都能快速准确的标出每人的休息日,其次让学生感受、理解并掌握用不同符号解决问题,找共同休息日也可以从奇思的休息日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填的这些数,发现和4有关,是4的倍数,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最后发现日历中的规律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用简洁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时逐步会有条理地表达,互相补充、完善日历中的规律。当然这节课仍然有不足之处:对学生放不开手,教师说的太多,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评价单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