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立体拼图》观察记录
(2016-11-03 13:30:42)分类: 观察记录 |
2016年11月
观察对象:罗诗琪
观察地点(环境):多功能室
观察目标:幼儿操作立体拼图的过程及结果
观察方法:实况详录法
指导教师:钱敏
观察者:管黎
观察实录:
解析:
想要拼出和立体模板一致的图案,幼儿需要仔细观察、认识每一个图形的方向和位置、并动手翻转或调整积木位置,才能完成拼图。第一次游戏中我们能看出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较浓厚,但游戏材料投放存在了以下的问题:
1、立体模板过少,难度过低,未能激发幼儿挑战难题的。难度级别为1和2的托盘分别提供了两块模板,难度级别为3的托盘提供了4块模板,而每个级别里模板的难易程度近乎一致,因此幼儿在玩过每一个难度级别中的任意一个模板之后,对同一难度级别的模板忽略不玩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其获得图形或位置的理解能力。因此,可相对应的增加模板难度,增添模板数量。
2、立体模板不利于幼儿操作。立体模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多立方体积木来制作完成,这无疑给老师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可为费时费材费力。且活动中幼儿拿到立体模板后,很容易将模板和立方体积木混淆。针对此情况,可以将立体模板更换成图片模板,这样既能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又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模板图案,更能节约游戏材料的存放空间。
游戏的难度应该有层次的递进,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材料是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最好媒介,有时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一定能适应每一个幼儿,但经过孩子们反复的玩,教师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的改进材料和创新玩法,使得个人学习能力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