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长——《给教师的建议》随笔
(2018-06-19 08:58:00)
标签:
教育 |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随笔
瓦庙镇中心学校
与《给教师的建议》初次见面,源自于去年“国培计划2017陕西省项目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集中培训。报到时,手中的资料袋格外重,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早就听很多专家介绍这本书,然总是话似风从耳边过,没能去争取得到这本书。现在,自己手中有了便格外珍惜,每读一条总会细细揣摩。
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我惊喜地发现,它犹如一杯紫阳茶浓香四溢,回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议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是让人豁然开朗。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用无数实例告知我们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善教学,一切务必讲究一个“真”字,让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用最真心的话语与学生交流。他一再强调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我总认为工作很忙、很累,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开会、教研、家访、扶贫、安全巡查等等,空闲的时间少之又少。当然这里面是有自己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没有主动去做。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的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然连做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有一位教师问这位历史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学生学习方面,想要学得好,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如果学生提不起劲,先不说教师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教师再精力充沛地上课,也只会是徒劳。我们深知这样的道理,但是该如何做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呢?《给教师的建议》给我们提供了指导:
首先,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对知识的兴趣、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确实是这样,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自己本身都没有高涨的热情,更别提会让学生能喜欢了。
其次,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教学科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德才兼备的老师才是学生最喜爱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我就十分崇拜和尊敬有着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推己及人,我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能够让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
第三,教师要有积极的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要会教学,能够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最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厚实自己,对所任教学科的知识必须全面深度地掌握,还要多学习教育学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今后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我也会不断再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因为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我能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感悟到的会更多。这本书将伴随着我的教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