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2022-07-29 07:26:16)一、驾驶员夏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夏季行车需谨慎应对高温天气,做好五方面的预防工作。
1、防爆胎 夏天气温高,轮胎温度随着增高,橡胶易软化,严重时会出现烧胎现象。车辆高速行驶中遇到坚硬物极易爆胎。因此,在行车中要随时检查轮胎气压,发现轮胎过热,气压过高,应将车停在阴凉处降温,不可用冷水泼冲,也不要放气,否则会导致途中爆胎和轮胎的早期损坏。
2、防气阻 由于夏天气温高,散热速度受到限制,汽车行驶途中行驶速度慢,发动机转速高,散热困难,易出现行驶“气阻”。有时发动机稍停息几分钟就难以启动,使供应油中断。一旦发生气阻,驾驶员应立即停车降温,排除故障。如果您的车是液压制动,在高温高速下行驶,制动液易出现空气“气阻”,使得制动器突然失灵造成事故。
3、防缺水 高温天气行车,水箱内的水蒸发加快,要时刻注意检查冷却水量,注意水温表。发现缺水时要立即停车,但不可马上加水,而应等怠速运转降温后再补充水,并注意不要马上打开散热器盖,以防被烫伤。
4、防打滑 经常检查水泵工作情况和风扇皮带张紧力。风扇皮带不可沾油,防止风扇皮带打滑。经常注意水泵漏水情况,同时,要注意将百叶窗开足。
5、防泄漏对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来说,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电解液水分随着蒸发的加剧而不断减少,因此要及时补充蒸馏水,注意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和数量,保持电解液的比重不变,以免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据交通安全专家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辰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3个“危险时段”值得警惕。专家指出,驾驶员每天都在路上奔忙,疲劳时更应及时调整。
二、警惕危险时段
研究表明:午间时分--上午 11 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 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很多驾驶员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腹中空空 ,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
黄昏时分--据不完全统计,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 1/4,因此尤须小心。经过一天的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 、出虚汗、打呵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