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骨文新释读13——夏字研究(一)

(2013-08-25 23:55:45)
标签:

文化

这篇文章原本是最后一篇文章,但由于这中间的许多文章专业性强,阅读性差,故此前移至此。

关于夏字的研究与争议颇多,我认为对夏字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这个字的本身。今天,我们在交流中首先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字以及由字组成的词句,然后由字义、词义去理解含义,但是,在文字之初恰恰相反,人们需要通过造字,即把要表达的意思赋予文字,让文字表达出来。那么,当时的古人一定要经过适当的选材作为文字构成的素材,古人自己以及当时的生活图景必然成为主要素材,各种象形文字的出现就成为了人类思想的必然。

夏字也不例外,它既是一个字,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一个最古老的王朝。我们研究夏字也必须回溯到原点去思考。前面12篇文章为我们回溯夏字的历史原点做了大量的铺垫,其中之一就是夏是神权式王朝。本文将从夏字本义的挖掘中,发现一个强大的夏族,发现夏朝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王朝,并将夏商周三代与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演变过程串联起来。

夏——神的化身、神的国家

前文在分析国字的本义是神、神位时,就提到《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时称国号曰夏后,均与司马迁对商周两朝的记载不同。如果,国字是神的意思,那么,国号曰夏后就是“神的名字是夏后”。而后字的本义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与祭祀权有关。这样一来,国字和后字的本义将夏字的本义夹在了神和祭祀权之间。

在研究夏字的过程中,我就对秦公簋上的夏字结构十分关注,因为,它的构型很特殊。当我发现甲骨文很多构型来自于远古生活的反映,不少符号、字素是远古的生活器物时,突然发现秦公簋上的夏字竟然充盈起来,是我曾经研究过的一个东西的象形,从此为我的夏朝研究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同时,也可以证明一个看上去奇异的文化并不是外来的文化,甚至可以发现夏禹的印记。

一切从秦公簋上的夏字开始,见下图:

                      http://s1/mw690/c58bf421gx6C8IOecNi50&690

我初见此字就被它奇怪的字形所吸引,而我在研究甲骨文时,才知道夏字的顶部是首,即头部。这立刻有一幅图画映照在我的头脑中,因为,它们的部件完全是一致的,见下图:

           http://s10/mw690/c58bf421gx6C8IZRs9P79&690

它们在头部是一致的,都是大头巨首;尾部特征也是一致的;神像脚踩的小圆丘,甲骨文土字也是小圆丘,秦公簋夏字也是脚踩一个土字,这也是一致的;唯独看上去稍有不同的是翅膀部位,但也不能说完全不一样。以我的观点,它们是完全一样的,秦公簋上的夏字就是这尊神像的象形。夏字果然是神,果然是图腾,这一下司马迁国号曰夏后的独特记载背后的故事就可以解开了,国字的本义就是神或神位,“国号”本义就是“神的名字”,“夏后”就是“主祀夏神”,即夏是主神。这里我们也看出“后”的本义是大祭司、主祭。因此,夏朝不同于商周,夏朝是神权王朝,王权并不是唯一至高无上的权力,使“太康失国”的后羿是名叫“羿”的人,夺得权位之后才被称为“后羿”。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帝”字就是将王权与神权合并于一身的意思,而王权至上的观念是在周代才得以最终确立的,五帝及夏商称帝者都代表了中国社会神权与王权分分合合,是神权社会向王权社会逐步过度的过程。被儒家称道的所谓“禅让”并不是王权的传承,主要是神权的传承。夏禹、夏启所做的事,不仅仅是开创了“家天下”的传承史,而且是开创了神权让位于王权的历史。《竹书纪年》对尧舜禹时期权位更迭的记载应该是正确的,尧舜很可能都曾经想把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但都没有实现,都被传统的传承习惯击败了,只有夏禹和夏启完成了权力父子传承的伟业。综上,夏就是神的化身,夏朝就是神的国家。

那么,大家会问这尊神像是什么?它就是三星堆遗址非常著名的一尊神像。由此,我开始怀疑三星堆遗址与夏朝的有关,最终我认为三星堆文化就是夏文化,三星堆人就是夏族人,三星堆文明并非“文化孤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