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禅说庄子》知北游“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整理摘录
标签:
佛学 |
http://s14/mw690/003CgG2tzy6JUVbykHzdd&690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很多博学的人未必有真正智慧,没有学问的人也未必没有智慧。
在佛教里的话来说,六祖大师就是一个打柴的文盲,但他的智慧大得很,像神秀和五祖大师的那十大弟子,哪个不是博士后的水平。
但就没有六祖强,所以五祖把衣钵传给六祖。
下边这个就更不好听了,“辩之不必慧”,有些人辩才无碍,滔滔不绝,喜欢和别个争论,这些人就更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懒得和你去辩,所以“大言不辩”,辩者不善,善者不辩,
我们要养成一种静默的感觉,经常要处于养静气、养定力的状态。
平常夸夸其谈,言不及义,这种人是最没有明堂的。
第一个你说话说多了,耗费你的精、气、神;
第二个你话说多了,别人也未必听,也未必想听,有时听了也烦。
我现在也是脾气不好,哪个人在我面前“咶咶咶”地说几个钟头,我心里就烦。
你想清静一下,他在你耳边说个不休。说那么多做什么呢?
真正有事情,几句话就说完了,用不着长篇大论地说不完。再加上给你讲道理,世界上哪里那么多道理给你讲呢?
《庄子》在《齐物论》里已经把辩论术揭了老底,你辩论没有什么意义。你说真理越辩越明,我说真理越辩越糊涂。不辩的时候,我还清醒,一辩我反而被你弄昏了,不知咋回事。人经常是处于这种状态,本来我今天清楚明白的,有一个事情要给你说,事情也不难,说了也就完嘛!被你这样推论、那样推论。就像某企业,为了一个策划简直被弄昏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事情,这样分析,那样判断,嗨呀!就把明明白白的事情搅得一锅浑水。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一种习惯,遇到有些事情根本不理,不理自己就处于“冥冥”状态,就是清醒的,你反而就得“昭昭”。你要想在“昭昭”之中再去“昭昭”,“明白”之中再去“明白”,反而把你弄成糊辣汤,所以我们要有用心的方法。
所以“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在道家学说里早就对这个有决定的“见地”,就是“弃圣绝知”你才能够真正成圣成智。
我经常说“金刚三句”,其中“即非佛法”。什么是“即非佛法”?就是“弃圣绝知”,你过了这一关,你才能进入“是名佛法”的境界。所以“即非佛法”,就是“言语道断”,过了这一关,噢!“是名佛法”,一切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才真正的叫佛法了。所以“弃圣绝智”也是一个过程,并不是说“弃圣绝知”了,就把“老佛爷”、“孔圣人”历代先圣先贤的东西就不要了,不是。只有通过“弃圣绝知”,你才知道什么叫“圣”?什么叫“知”?真正的“圣”、“智”才能生根,不然你看到的是“光景”的东西,似是而非的东西,所以“圣人以断之矣”呀!
“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什么是“益之而不加益”?什么是“损之而不加损者”?
我经常举例说:“一个文字,你认识吗?不认识。不认识你的真如也不减少一分。这个字你认识,认识你的真如也不增加一分。”这件事我懂,懂,真如、道也不增加一分;这个事情我不懂,不懂,道也不损减一分。
所以“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我们读《心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要这样理解,“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时也要这样理解,因为它本身就是这样的,道体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心体也是这样的,何须我们去“垢净增减”。
所以“明见无值,辩不若默”,整天在那夸夸其谈地争过去,辩过来,还不如养点精神,沉默一点,安静一些。默不仅是嘴巴要沉默,而且是心里也要安静,心里边要安宁。心里不安定,嘴巴上就守不住。所以只有心里安宁了,嘴巴上也就安宁了;嘴巴上安定了,眼睛也就安静了。有的人眼睛看到火辣辣的,或者怨气过重,或者喜气过重,兴奋过度,这些都不好,这些都是心里没有安宁,所以“辩不若默”。
我们看《维摩经》,“维摩默然”文殊菩萨就赞叹维摩居士是“真入不二法门”。你看维摩居士比文殊菩萨都还高明,所以有些人就搞不懂了,这就叫“辩不若默”。有些时候有人问你“什么是禅”?你试着不开腔,稳着不说,他拿你没有办法。你一说就错,一开口就错,与其开口就错不如不说,不开口他拿你没有办法。学会不说,特别是与“老鬼”们交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不管你是瞎说,还是老老实实的说,一说就有破绽,总之,你一说就有破绽,所以这就是“辩不若默”。
“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所以,归纳一下,你听到的东西都不是道。“闻不若塞”,如果你要听,不如你把耳朵塞起不听最好,心都不要用在这上面,那么你就真正的合于道了。“道无心以合人,人无心以合道”,就像前面,知问无为谓:“如何是道?”无为谓连回答知与不知的雅性都没有,三问而三不答,没有雅性给你回答。一问“狂屈”,我知道,我给你说,正要说,唉呀!我心里清清楚楚,怎么一说就搞忘了呢?再问黄帝,黄帝所说的就像菩萨访问团慰问维摩居士,但真正的维摩居士就是“无为谓”,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看到这个“闻不若塞”,如果我们真正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门关闭,内不放出,外不放入,那么这个人就真正就了不起了,修为就了不起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