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之谐趣园(待续1-5合集)

颐和园之谐趣园
一、从惠山园到谐趣园:
今天我们看到的谐趣园是始建于乾隆16年,即1751年清漪园里的“惠山园”。它是仿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而修建的。清漪园时名“惠山园”。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序》,“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康熙)赐题日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春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日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 到嘉庆16年,即1811年,对惠山园进行了一次大修,重修后的惠山园,嘉庆根据其皇父“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诗句改名“谐趣园”。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光绪19年即1893年又一次重修。
二、 谐趣园的位置: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后山东麓,颐和园的东北角。它的北边只有“霁清轩”了,霁清轩
再往北就是颐和园的北院墙了。《图1》是颐和园游览示意图,图中蓝色框是谐趣园位置。
《图1》谐趣园的位置http://s3/mw690/003Cf2AHzy6XdIVu8Lg72&690
三、 去谐趣园的路线:
“谐趣园”在颐和园的东北角,要去谐趣园,不论是从东宫门还是从北宫门进园都要走较长的一段路。下面分别介绍从北宫门和从东宫门进园的路线。
1、 从北宫门进颐和园去谐趣园的路线:
《图2》蓝箭头标出从北宫门到谐趣园的路线http://s14/mw690/003Cf2AHzy6XdIXSUfrdd&690
乘地铁四号线北宫门下车,出西南口。沿便道西行,过丁字路口,马路北边有一面醒目的大红影壁墙,走到影壁墙左转,马路南是青石桥(御河桥)。如今河道早已干枯,桥东西两侧的河床上已经长出了高大的白皮松,空留石桥述说当年的情景。
《图3》河床上长出了高大的白皮松http://s3/mw690/003Cf2AHzy6XdJ0HFdMc2&690
到大红影壁墙左转,向南。走过石桥,下桥是一米多高的矮围墙,进矮围墙垛口,是北宫门前广场,广场东西各有硬山顶朝房各五间,现在西朝房是售票处,东朝房是接待处。
《图4》过青石桥,进矮围墙垛口是北宫门前广场http://s3/mw690/003Cf2AHzy6XdJ3LnQ6d2&690
笔者无法取得今天门前广场的全景照片,借用网上搜来的一张老照片。照片虽已发黄,斑驳不清,但是北宫门前的情景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高大雄伟两层楼的北宫门、门前的一对石狮子、门前广场、五开间的南北朝房、御河桥以及当年御河的河道。
如果不是跟团游览,我到建议游客不要急于走进北宫门。在此间逗留片刻,感受一下北宫门前的宏大气势。遥想当年,大红影壁墙前御河内水流鱼跃,汉白玉栏杆的御河桥迎来送往,东西朝房内文武大臣们整装肃穆,等待皇帝的召见。
看一看这仅次于中南海“新华门”的“北宫门”。歇山顶、五开间三启门、两层楼,二层四周有回廊。
《图5》北宫门(匾是P上去的)http://s3/mw690/003Cf2AHzy6XdJ6TpXc82&690
笔者第一次走进北宫门时,很失望,也很茫然。难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颐和园吗?眼前一块不大的空地,迎面是一道山梁横在眼前,只有一个不大的山口有游人往来。这哪里有皇家园林的气派,倒像一个寻古探幽的山林。
《图6》北宫门内小空场(匾是P上去的)http://s14/mw690/003Cf2AHzy6XdJ90FmRdd&690
北宫门内是一块儿不大的空场,空场西面有卫生间。在这里可以定定神,稍作整理,做好游园的准备。下一个卫生间在谐趣园内。如边走边游玩,到谐趣园大概需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看游客的兴趣。
走进山口,是一小段曲折的山路。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前面豁然开朗,好像一下子踏进了仙境一般。眼前是金碧辉煌的大牌楼,脚下是宽大、精美的汉白玉大石桥,石桥上正中间是想当年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青石御道。今天我们也穿越一把,粘点福气儿。大摇大摆的走一回御道。桥下后溪河里不时有龙舟划过,彩衣飘舞,笑声爽朗。后溪河两岸买卖餔子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生意兴隆。
《图8》大石桥下,后溪河两岸买卖街http://s13/mw690/003Cf2AHzy6XdJqTIIs7c&690
到此我才明白,为什么一进门是一道山梁遮蔽。原来这是先抑后扬的造园手法,用山梁、做为障景,给游客探秘寻幽的感觉。
一出山口便是三孔大石桥,大石桥正中是青石御道。
《图9》出了山口是三孔大石桥http://s6/mw690/003Cf2AHzy6XdJuxcfre5&690
下了大石桥,前面是18级台阶,拾阶而上,到慈福牌楼下。
牌楼高大雄伟,架在高台之上,更显得美丽壮观。不过它是赝品。旧时木牌楼,四根
立柱的前后都要有戗qiang木,此牌楼却没有戗木,显然是钢筋水泥建造,才能如此坚固,
不需要戗木。
注:牌楼北面题额“慈福”两字不是牌楼上原有的字迹,因原字迹看不清,为了醒目笔
者加上去的。
走过“慈福”牌楼是“松堂”。松堂是一个古柏参天的大庭院,院内有石桌石凳,可供游人休息。松堂的南面是“须弥灵境”遗址,远看是一面大红墙。
在清漪园时期,松堂院内除了北面的慈福牌楼以外,松堂的东西两侧还各有1座牌楼,东侧牌楼的东面题额:“旃zhān林”、西面题额:“莲界” ,西侧牌楼的东面题额:“宝地”,西面题额:“梵fàn天”。东西两侧的牌楼已被英法联军烧毁,至今没有重建,仅残存“包柱石”控诉侵略者的罪行。
《图12》沿松堂院内十字形御道左转,即向东走http://s13/mw690/003Cf2AHzy6XdJFh7Ywec&690
走进慈福牌楼,沿松堂院内十字形青石御道左转,即向东。前面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莲界”牌楼残留的四个包柱石。
《图13》沿青石御道向东是“莲界”牌楼残留的包柱石
过了残存的包柱石左拐,是颐和园后山路东段。路北坡下是后溪河,路南是万寿山的后山坡。路两旁松柏参天,遮阴蔽日。幽静清新,走在期间很是惬意。
《图14》过了包柱石左拐是颐和园的后山路http://s7/mw690/003Cf2AHzy6XdJO4pYq26&690
走过残存的包柱石左转,古树参天,花草繁茂。沿幽静、曲折的山路走不远,见到一座城关。城关的右侧巨石叠起,形成深沟险壑,左侧是后溪河买卖街,真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就是“寅辉城关”。
在清漪园时期,北宫门一带是没有院墙的。所以“寅辉城关”和后溪河上的“通云城关”就成了园内北部的重要关卡。在此设兵丁巡逻,避免闲杂人等闯入颐和园。
寅辉城关西面题额“挹yi爽”,寅辉城关东面题额“寅辉”。有关寅辉城关的详细情况可见《寅辉城关》一节。
城关西侧深沟险壑,一座红漆木桥高架其上。木桥是保护下面石桥的。
注:城关上“挹爽”和“寅辉城关”字样是笔者加上的。因原图看不清。
《图15》从西面“挹爽”匾额下进关http://s14/mw690/003Cf2AHzy6XdJRkBQN2d&690
《图16》从东面“寅辉”匾额下出关http://s15/mw690/003Cf2AHzy6XdJXpPhcfe&690
过关后继续沿山路曲折东行,右手山坡上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一个半圆形的砖石结构建筑,那是“花承阁”遗址和“多宝塔”遗址。
《图17》道路右侧隐约可见花承阁遗址http://s3/mw690/003Cf2AHzy6XdK0ku42d2&690
路的左手边是后溪河。
《图18》道路左侧是后溪河http://s16/mw690/003Cf2AHzy6XdK508KXcf&690
再向东走,一路下坡到“澹dàn宁堂”门前。澹宁堂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直到1996年才在原址重建。
澹宁堂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的书房,现在这里是宫廷古家具展,有季节性的开放,只是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月三十一日开放。其他时间维护保养古家具。
这里属于二次收费景点。颐和园的通票或苏州街的门票可以参观。没有通票,要单买票。
“澹宁”出自诸葛亮给其子写的“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二顾茅庐时,刘备看见诸葛亮堂门上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图19》一路下坡经过澹宁门去谐趣园
《图20》澹宁门和澹宁门匾额(注:澹宁门匾是P上去的)http://s4/mw690/003Cf2AHzy6XdOQ4uen93&690
注:千万别误会,澹宁门上的匾额是笔者作上去的。因为匾额在屋檐下边,看不到,为了叫游客那看到那块匾。笔者把匾额放大后,P到了这个位置。
过了澹宁堂,沿山路前行,前面有一个十字路口,图中以红色的圆圈代表十字路口。绿色箭头代表前进方向。从十字路口右转,沿路上山,可到景福阁。向左转,是后溪河上的“眺远斋桥”;过桥右行是“眺远斋”;前行是去谐趣园。
《图21》十字路口http://s13/mw690/003Cf2AHzy6XdOSYi2odc&690
过了十字路口,前面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右上山是乐农轩。(此处有卫生间)。沿主路曲折前行到一个丁字路口。
《图22》三岔路口
过了三岔路口继续向前走,一路下坡路,来到一个丁字路口。路口的东边一点是谐趣园内“属新楼”的二层西门。看着明明只有一层,怎么说是二层呢?原来“属新楼”是造园者巧妙的利用地势落差,建的一座极特别的楼房。在谐趣园内看是二层楼,在此看是一层。(关于属新楼后面还要讲)
到了丁字路口向右转,下坡,不远处就是谐趣园宝瓶形的侧门。进西侧门便是涵远堂东侧回廊。
《图23》丁字路口左侧是属新楼二层,西门http://s16/mw690/003Cf2AHzy6XdP1uJBl3f&690
过了丁字路口向南走数十步就是谐趣园宝瓶形的侧门。
《图24》右转下坡便是谐趣园侧门,继续前行是谐趣园宫门http://s16/mw690/003Cf2AHzy6XdP4H97N4f&690
从门外向里看,影影绰绰可以看到谐趣园内“知鱼桥”的牌楼。
过了宝瓶形的侧门再向南走,就到了谐趣园的正门。
《图26》谐趣园正门http://s4/mw690/003Cf2AHzy6XdPd5wwX83&690
2、 从东宫门进颐和园去谐趣园的路线:
乘331等多路公共汽车可到颐和园东宫门。下车便是“同庆街”。(关于同庆街的详情请看《颐和园之东宫门》一章)《图27》蓝色箭头标出了由同庆街到谐趣园的路线。下面笔者用沿途实景照片和简短的文字,带您走这条路线。
《图27》由东宫门进园去谐趣园的路线图:http://s12/mw690/003Cf2AHzy6XdPgZso3bb&690
下公共汽车后,站在同庆街向西看,不远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大牌楼。这是北京乃至全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涵虚牌楼”。
《图28》前面是一座大牌楼http://s1/mw690/003Cf2AHzy6XdPj8Zsk20&690
同庆街是通往颐和园东宫门的必由之路。想当年同庆街是乾隆爷来往于圆明园和清漪园之间的御道。在清朝,同庆街还是一条礼仪大道,有重大的节日或庆典,都要在同庆街进行。
《图29》同庆街路标和别致的灯杆http://s15/mw690/003Cf2AHzy6XdSXmJ7o7e&690
修整后的同庆街道路平坦宽阔,道路两边有仿古的街亭,别致的灯杆,连地砖上都有同庆街字样。以后还会在这里重现昔日皇家庆典的宏大场面。
《图30》整修后的同庆街剪影http://s12/mw690/003Cf2AHzy6XdSZKmvx5b&690
涵虚牌楼为三楼、四柱、七楼、木质牌楼。牌楼两面绘有金龙176条、金凤36只,彰显帝王所居琼楼玉宇富丽堂皇。
同时“涵虚牌楼”还是整个颐和园建筑群的点睛之作。牌楼的东西两面有乾隆爷书写的匾额。东面题额“涵虚”;西面题额“罨yan秀”。此四字精确的点出颐和园是一个幽静、神秘,收揽了天下美景的园林。
《图31》三门、四柱、七楼涵虚、罨秀牌楼http://s14/mw690/003Cf2AHzy6XdT1ny4Bdd&690
牌楼以东原本奇花异草繁茂,彩蝶纷飞,宽阔平坦的东宫门外广场,现如今是杂乱的公共汽车站和私家车停车场。驾车来的游客要注意,停车场收费贼贵,第一个小时9块,以后每个小时15块。
向北或向南绕过停车场,是弯月形金水河。
《图32》东宫门外弯月形金水河http://s2/mw690/003Cf2AHzy6XdT3qNYla1&690
金水河南北各有青石小桥一座, 图33是北面的青石桥。图中两边用红线框出来的部分是北青石桥的南北桥栏板。桥面已铺上沥青,放上隔离带,不用红线框起来几乎看不出桥的模样。
《图33》北青石桥http://s2/mw690/003Cf2AHzy6XdT5Zvxfd1&690
走过青石桥是汉白玉底座,庑殿顶的大红影壁墙。
《图34》大红影壁墙http://s6/mw690/003Cf2AHzy6XdT7QsOV75&690
从大红影壁墙向东到东宫门前是东宫门内广场,也叫外朝区。广场正面是五开间三启门的东宫门,东宫门两侧有南北侧门;(有关东宫门详情请看《颐和园之东宫门》一章)广场的南北各有十间朝房,现在北朝房为售票处,南朝房为小卖部;
《图35》东宫门前内广场http://s16/mw690/003Cf2AHzy6XdTa2mgTdf&690
东宫门南北两侧还各有一座旁门,也叫罩门。明清时期是供王公大臣行走的便门,现在北旁门一般情况不开,南旁门是供有游园月票和有老年证的游客出入。南旁门左侧有卫生间。进园之前可以先在这里方便一下。
东宫门面阔五间,三启门。门楣下高悬九龙金子大匾,“颐和园”。此乃光绪皇帝手书。御阶下有镂空雕刻的二龙戏珠丹跸石。宫门两侧有铜狮一对,北面为雄狮脚蹬绣球,曰狮子滚绣球;南面为雌狮,脚下踩一幼狮,曰太狮少狮。
《图36》东宫门
广场正中间是青石御道,沿青石御道进东宫门;进门后是颐和园内“政治活动区”的“內朝区”院子,院子西面正中是“仁寿门”。
沿院子中间青石御道进仁寿门,门内是政治活动区的內朝区院落。仁寿门内是寿星石,院子四周还有四块四季石,加在一起共有五块太湖石,称“虚峰五老”。院子正中须弥座上蹲坐神兽麒麟。院子正东是七开间三启门的大殿-仁寿殿。这是光绪和慈禧在颐和园期间处理政务和接见外宾的地方。院子南北各有配殿五间。
《图37》仁寿门,门内寿星石http://s12/mw690/003Cf2AHzy6XdTet4Rdcb&690
內朝区不大的院子里种有柏树35棵。俗称“柏林阵”。御道南17棵,御道北18棵。
《图38》內朝区院内柏林阵http://s5/mw690/003Cf2AHzy6XdTguhCYa4&690
內朝区院子南北两侧各有朝房九间,俗称“九卿房”。
《图39》內朝区院内南北九卿房
內朝区院子中间的青石御道由东宫门直抵仁寿门前,沿青石御道进仁寿门后右转,到北配殿前,沿北配殿前西行到延年井右转,
《图40》在北配殿前西行到延年井右转http://s13/mw690/003Cf2AHzy6XdTmxZJa1c&690
在延年井前右转,进一道小门,向北走古柏夹道。
《图41》沿北配殿西山墙北行进小门http://s3/mw690/003Cf2AHzy6XdToIsbU52&690
进小门后,左侧是大戏楼东墙,右侧是不知名院落西墙,形成夹道。夹道不宽,夹道内有柏树50余株,在柏树空隙中向北穿行。
《图42》古柏夹道http://s16/mw690/003Cf2AHzy6XdTrztIb9f&690
在古柏林中穿行,走到古柏夹道的尽头,向右转是去谐趣园方向。向左转是去大戏楼后门的方向。
《图43》古柏夹道尽头
右转后也是一条不太宽的夹道。夹道左侧是山石树木,右侧是不知名院落的院墙。夹道的前面是一棵倾斜度较大的古柏。
《图44》到夹道尽头右转http://s3/mw690/003Cf2AHzy6XdTxoesy52&690
倾斜古柏的左侧有一条上山的路,是去益寿堂和景福阁的路。走倾斜古柏右侧那条路是去谐趣园的路。
过了倾斜古柏不远处是“紫气东来”城关。由紫气东来匾额下进关,由赤城霞起匾额下出关。
《图46》在紫气东来匾额下进关,在赤城霞起匾额下出关http://s1/mw690/003Cf2AHzy6XdTDi5LG60&690
《图47》出关不远就是谐趣园宫门。http://s14/mw690/003Cf2AHzy6XdTGjRJba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