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之谐趣园(待续6)

(2015-11-18 16:56:03)

八、搂趣,嘱新楼:

属新楼是谐趣园中第二景,也是园中的搂趣。

嘱新楼位于谐趣园西北角,它的北侧是一道山涧,山涧内怪石嶙峋。在清漪园时,山石间架起朱栏板桥,镌“岚沼”二字,此乃玉琴峡是也。现如今朱栏板桥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铁质栏杆,石板小桥。为找“岚沼”二字,笔者去玉琴峡桥多次,怎么也找不到这两个字镌刻在什么地方。不知是因为桥被改建造成的,还是笔者没有找到。遗憾!

由后湖流入谐趣园的水,经过玉琴峡流经属新楼前,先在楼前形成一个小湖,然后经过一座小桥注入大湖之中。这座小桥没有名字,笔者叫它“谐趣园西桥”。

瞩新楼在清漪园时期叫“就云楼”。就云不是接云,所以它不是因其高而得名。而是因为它的北侧是玉琴峡,后湖之水在怪石嶙峋的玉琴峡中流过。复杂的地势和阴晴风雨的天气变化产生的山岚水雾,使得这座楼有了云雾环绕的感觉,因此得名“就云楼”。

就云楼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改名瞩新楼,取瞩目一新之意。此楼虽然仅有两层,却给人以巍然的感觉,在此可以登高望远,俯瞰全园。

楼前有一颗高大柿子树,旁边一颗紫藤缠绕柿树攀爬而上,古朴而又有风韵。瞩新楼北侧有曲廊,向东横跨玉琴峡底到涵远堂。

瞩新楼南有三间硬山顶值房。值房边有一水泵房,通过一根水管日夜不停的向谐趣园湖中补水。玉琴峡早已干涸,谐趣园内的湖水就是从这根水管来的。

58》瞩新楼南有硬山顶西房三间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bvk0Hh6b&690

《图59》一根水管昼夜不停向湖里补水http://s15/mw690/003Cf2AHzy6X6bzc9t49e&690

 

1、似楼非楼的属新楼:

有人说,瞩新楼是一座似楼非楼的建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瞩新楼恰当的利用地势,使此楼在院内看是一座两层楼,在园外看却是面阔三间,周围有廊的一层的轩堂。

瞩新楼东西两侧各开有门,东门在园内,西门开在后山的小路上。从后山小路由西侧轩门进入瞩新楼,可由步梯而下,到下层而进入谐趣园内。只可惜,此楼以辟为员工休息室,游人不得入内。注:二楼檐下“属新楼匾”是P上去的。

《图60》从谐趣园外看瞩新楼是一层之轩http://s10/mw690/003Cf2AHzy6X6bCunFf69&690

 

《图61》从谐趣园内看瞩新楼是二层楼http://s9/mw690/003Cf2AHzy6X6bEdiwod8&690

2、 瞩新楼东面,即园内一面,一楼的楹联:

《图62》东面一楼楹联http://s15/mw690/003Cf2AHzy6X6bH5vI24e&690


瑶阶:瑶池、瑶台、泛指仙境。瑶阶:指积雪的石阶。这里指冬天。

昼永:漫长的白天。指白日里

铜龙暖:铜龙是一种铜制作的器皿。这里指铜炉,冬日里取暖用。

金锁:是华山主峰的一道关隘。民间有过了金锁关才算到仙境的说法。金锁对瑶阶都是用来体现这里是神仙境界。

风清:清爽的微风.

宝麝香:旧时宫廷里用的一种名贵的香料。

楹联的意境:仙境般的宫殿中,白日里,暖融融。夏日里有微风徐来,送来缕缕清香。

    3、属新楼西面,即园外一面的楹联:

《图63》属新楼西门http://s10/mw690/003Cf2AHzy6X6bOfjUl39&690 

       《图64》属新楼西门楹联http://s3/mw690/003Cf2AHzy6X6bS3ciu92&690

解译:

竹外泉声、日边桥影:都是很直白的描写属新楼前后的景象。一股清泉由后湖流来,流经一片翠竹掩映的玉琴峡,发出悦耳的琴声。透过竹林斑斓的日光洒在玉琴峡上。

招鹤至、驾魟来:说的是,由于谐趣园的风景太美了,引得世外仙人们都骑着白鹤,驾着鲸魟来到谐趣园观看。

谐趣园中曾有这样的传说:话说当谐趣园建成以后,乾隆爷招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前来饮酒赏花,赋诗助兴。酒酣之际,乾隆帝狂言“人说苏杭胜天堂,我说此园胜苏杭。乐在此园当园主,哪个稀罕做皇上。”此诗一出,谐趣园美景一下子名扬四海。很快传到在东海蓬莱仙岛修炼的两位神仙耳朵里,虽各骑一只仙鹤前来。举目一看,果然气象万千,不同凡响。二仙人正在观赏美景,忽听有人咳嗽。二仙人知道惊动了凡人,急忙驾云而去。却把两只仙鹤留在了园中。再说这两只仙鹤,没有了主人,只好化作铜鹤立在园中。到了慈禧当政时期,她觉得这两只铜鹤是吉祥之物,虽搬到了自己的寝宫乐寿堂。此乃传说也。

九、时趣,澄爽斋:

澄爽斋是园内的第三景,也是谐趣园中的时趣。因位于谐趣园荷池西岸,坐西朝东,面阔3间。歇山顶。有白色的汉白玉平台伸入水中,所以这是一处观景的好地方。在澄爽斋凭栏东望,水波荡漾。春天杨柳低垂,夏日荷花满塘。对面有江南水榭饮绿亭、富丽堂皇的知春堂,踏水低平的知鱼桥,四时景色不同,赏心悦目,真时趣也。

乾隆也曾来这里欣赏自己奇思妙想的杰作。他在诗中写道:“斋俯绿琉璃,澄观会莞guān倪。藻渊潜赤鲤,锦浪泛文鷖yī。淡月银蟾镜,轻烟丝柳堤。忘怀此小坐,还似对梁溪。”“梁溪”是水名,在无锡。他忘情感叹的说:“楼南闲馆,俯瞰远碧,流憩之余,神心俱澹。”

澄爽斋南侧通过九间游与宫门相接,澄爽斋北侧回廊向西,是谐趣园宝瓶形的侧门。澄爽斋和瞩新楼之间有三间硬山顶值房。

澄爽斋在清漪园时名澹碧斋,光绪重建时易今名。 

《图65》远眺澄爽斋http://s9/mw690/003Cf2AHzy6X6bZYlh608&690

《图66》澄爽斋匾额乃慈禧手书。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c2cvNxbb&690

澄:水静而清。澄水:清澈平静而无波的水

爽:舒服,使人感到愉悦。

面临清澈水面,使人感到爽快的斋堂 

《图67》卷棚歇山顶澄爽斋http://s4/mw690/003Cf2AHzy6X6c5at4n03&690

 

沿澄爽斋北侧(即右侧)回廊向西是谐趣园宝瓶形的侧门。出门向右转没多远是属新楼西门。在澄爽斋北,属新楼南有硬山顶值房三间,现在是工作人员休息室。 

《图68》澄爽斋右侧回廊外是谐趣园侧门           《图69》硬山顶值房三间http://s7/mw690/003Cf2AHzy6X6chJniC06&690

《图70》澄爽斋楹联http://s14/mw690/003Cf2AHzy6X6ckWYfb8d&690

芝:华美、华丽,环境优美。芝和兰:在古书里是两种香草

砌:本意是台阶,也可以引申为建筑。夏气:夏天的气息

冬荣:形容冬季松柏繁盛

大概的意思是:春天里繁花似锦围绕着澄爽斋盛开,池塘里的香草散发着夏天的气息。菊花在秋天里含香吐蕊。冬日里桂花含香松柏常绿。

楹联说明在澄爽斋看四季美景。春看柳,夏看花,秋有菊,冬季松柏长青。还真有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野趣。

十、正殿涵远堂:

园中第四景。正殿涵远堂位于谐趣园水池北岸正中。坐北朝南,面阔5间,歇山顶,四周有廊。殿内有匾“履德之基”。阶前石码头为慈禧太后的登舟之处。

《图71》涵远堂外景http://s16/mw690/003Cf2AHzy6X6cqt57h0f&690

 

    1、履德之基:

履德之基,应读做“履,德之基也”。意思是说,履,是德的基础。那履又是什么呢?“履”本意是鞋。引申为行走。有小心行走之意,含有遵循礼制而行的意义。人若能恪守礼制,就可以施德政,故履是立德的基础。

2、墨妙轩:

谐趣园在乾隆时期叫“惠山园”,涵远堂在惠山园时期是三间敞轩,名“墨妙轩”。因内藏“三希堂”续摹石刻而得名。乾隆曾有诗赞墨妙轩:“点缀亭台学惠山,胜它墨妙萃斯间。”

3、三希堂:

乾隆是一个博学风雅的皇帝,精通诗歌、书法和绘画,还是一位书画鉴赏家。他多方收集得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件书法珍品,如获至宝,将其珍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此三帖因被乾隆帝称为“三希”, 故其所藏之室亦命名为《三希堂》。

4、墨妙轩变迁

嘉庆十六年大修墨妙轩后改轩为堂。光绪重修后改今名“涵远堂”。原轩内续摹的三希堂石刻移到北海“阅古楼”,法帖诸石移至宜芸馆院内南墙。这样的改动破坏了谐趣园的格局。本来北面空旷开阔,南面曲廊平桥,东西堂斋相对,全园疏密有致。现在北面加了一个大殿显得有些拥挤。惠山园时,知春堂是正殿,现在涵远堂成了正殿,有点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5、匾额:


《图72》涵远堂匾额慈禧手书http://s1/mw690/003Cf2AHzy6X6cvVQoU80&690

涵:包含包容之意。

远:远方

大概意思是,此堂地处中央,视野开阔。 

6、楹联:

《图73》远堂门前匾额及楹联http://s10/mw690/003Cf2AHzy6X6cyf50Z79&690 

《图74》涵远堂楹联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cBkkr10b&690

西岭:杜甫有诗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原指岷山。在此指西山诸峰

东洲:原指神话中的东海瀛洲。在此指昆明湖。

樽:酒杯。

此联气势磅礴,景色壮观。西岭和东洲都是切合涵远堂,突出所含之远。云海和烟霞本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在此联中却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绮丽的面纱。生袖底和落樽前都是用极尽夸张的手法彰显皇家气派。把东海神奇的彩云和西岭绚丽的烟霞,全都揽于皇家雄伟的宫殿之前。

如非要牵强附会的解释那就是:万寿山的烟霞缭绕在脚下升起;昆明湖的云雾茫茫就在眼前。

十一、湛清轩:

湛清轩位于谐趣园的最北端,地势较高,由涵远堂到湛清轩有爬山廊相通。湛清轩面阔三间,四周出廊,顶部为卷棚歇山式。湛清轩阶下向南的路可以直接穿过回廊到湖边,回廊左面就是“兰亭”(御碑亭)。 

1、湛清轩周围环境:

湛清轩建在高台之上,面阔三间,四周有廊。湛清轩周围的环境非常优雅安静,亭台楼阁建得小巧别致,很有些浪漫情调。当年《火烧圆明园》的电影里,刘晓庆唱小曲《艳阳天》勾引咸丰帝的部分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

湛清轩左侧有爬山廊可到涵远堂,湛清轩门前曲折小路可到回廊,穿过回廊即到湖

岸。回廊东侧是兰亭,内有寻诗逕碑。

《图75》湛清轩

          http://s1/mw690/003Cf2AHzy6X6cJRqAoe0&690

《图76》湛清轩阶下小路穿过回廊到湖边   《图77》湛清轩西侧经爬山廊可到涵远堂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cOZiiL8b&690

《图78》湛清轩前小路和左侧爬山廊          《图79》湛清轩匾额楹联http://s2/mw690/003Cf2AHzy6X6cQMXIde1&690


 

2、湛清轩匾额:

《图80》湛清轩匾额乃慈禧手书。中间有慈禧印章http://s10/mw690/003Cf2AHzy6X6cSFMY9e9&690

 

湛清一词的出处:

东晋时期,诗人谢混有《游西池》诗,全诗较长,共有18句。其中四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z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此四句意思是:和风吹拂,轻摇着园中繁茂的草木;白云如絮,屯聚在层峦深处。一片清新与幽静。夕阳西下,群鸟鸣叫着聚集在水塘边;池水清澈,映照着池边绿柳繁花。 

    3、湛清轩楹联:

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cVe6Gnfb&690

《图81》湛清轩楹联

笏:古代大臣在朝堂上面对君王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此处泛指群山,

北极:北极星的简称,比作帝王。

九华: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上有九峰,此处泛指仙山。

南薰:相传虞舜作五弦琴歌南风,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故称南薰歌,后以南薰为照育万物,颐养万民之意。

此联大意:对联用比拟的手法,表达出封建帝王祈求华夏一统、四海升平的愿望:万重群山像大臣手中的笏板朝向北极;九华山上的仙乐奏这南薰的歌。

十二、书趣,寻诗迳、兰亭:

这是园中第5景。兰亭坐北朝南,四脊攒尖顶,为一座四个角的方亭,与“知鱼桥”隔水相望。亭内有乾隆为《寻诗迳》立的御碑,上面刻有乾隆爷的诗,石碑用玻璃罩罩着,玻璃罩外还有一圈木栏杆,真可谓层层保护。

寻诗 出典于《唐诗纪事》,李贺每旦出,骑弱马,背锦囊,遇所得赋诗,书投囊中 。乾隆时期,寻诗迳是一条用叠石构成的石涧,乾隆诗中记述这里苔径缭曲,护以石栏,点笔题诗,寻幽无尽 光绪年重修谐趣园时,增建兰亭、游廊等建筑,石碑移入兰亭内。

《图82》兰亭及慈禧手书兰亭匾(兰亭匾是P上去的)

 

 

 

《图83》寻诗逕碑四面照片

   

《图84》寻诗逕碑四面拓片。我从网上找到的

 

   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

  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 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

  译意:描写寻诗逕周围一年四季的风景:这里的高山峡谷有无限的情趣;烟水云天变幻无常,四是风景各异。有白玉栏杆环绕的回廊,廊下有曲径通幽;还有飘着淡淡荷香,春水荡漾的池塘。这样的美景叫我忽然有了新的灵感;每次来这里探胜寻幽都有佳句不同寻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谱写着不平凡的诗篇;何必效仿李贺以锦为囊呢?

十二、书趣,寻诗迳、兰亭:

这是园中第5景。兰亭坐北朝南,四脊攒尖顶,为一座四个角的方亭,与“知鱼桥”隔水相望。亭内有乾隆为《寻诗迳》立的御碑,上面刻有乾隆爷的诗,石碑用玻璃罩罩着,玻璃罩外还有一圈木栏杆,真可谓层层保护。

寻诗 出典于《唐诗纪事》,李贺每旦出,骑弱马,背锦囊,遇所得赋诗,书投囊中 。乾隆时期,寻诗迳是一条用叠石构成的石涧,乾隆诗中记述这里苔径缭曲,护以石栏,点笔题诗,寻幽无尽 光绪年重修谐趣园时,增建兰亭、游廊等建筑,石碑移入兰亭内。

《图82》兰亭及慈禧手书兰亭匾(兰亭匾是P上去的)http://s2/mw690/003Cf2AHzy6X6dfkJ69e1&690 

《图83》寻诗逕碑四面照片http://s8/mw690/003Cf2AHzy6X6dh1OqHa7&690

《图84》寻诗逕碑四面拓片。我从网上找到的http://s13/mw690/003Cf2AHzy6X6dlGLFy2c&690

 

   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

  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 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

 

  译意:描写寻诗逕周围一年四季的风景:这里的高山峡谷有无限的情趣;烟水云天变幻无常,四是风景各异。有白玉栏杆环绕的回廊,廊下有曲径通幽;还有飘着淡淡荷香,春水荡漾的池塘。这样的美景叫我忽然有了新的灵感;每次来这里探胜寻幽都有佳句不同寻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谱写着不平凡的诗篇;何必效仿李贺以锦为囊呢?

十三、小有天(圆亭)

过了兰亭,沿游廊向东,再向南,在游廊转角处有一个圆亭叫“小有天”。小有天亭呈圆形,攒尖式宝顶,西面以13间游廊通至兰亭,南面以两间回廊和知春堂想通。

《图85》游廊转角处有圆亭http://s7/mw690/003Cf2AHzy6X6dpU08m36&690

 

《图86》不同角度的圆亭http://s7/mw690/003Cf2AHzy6X6duqbs266&690

 

十四、知春堂:

这是园中第六景。知春堂坐东朝西,背山面水,面阔五楹带廊,前有月台,月台两侧均有宽敞的台阶上下,台阶有汉白玉护栏,镂空雕刻,极为精致。

乾隆时期时称“载时堂”。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2年光绪十八年重修,更名“知春堂”。这原本是谐趣园的正殿,咸丰年间,皇帝曾在此处召见过军机大臣。但由于建了涵远堂,知春堂就有些逊色了。

《图87》知春堂http://s3/mw690/003Cf2AHzy6X6dyxOzUf2&690

 《图88》知春堂匾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dCwuEP1b&690

“知春”的出处:4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人,鹖hé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斗柄”:即七星北斗中的三颗星,其余四颗星组成斗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勺星的勺把。勺把指向东方就是春天。杜甫说好雨知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苏东坡说鸭子知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图89》知春堂楹联http://s3/mw690/003Cf2AHzy6X6dFf9PI22&690

七宝栏杆千岁石,十洲烟景四时花。七宝:佛教《法华经》中以金、银、琉璃、车渠、珍珠、玛瑙、玫瑰为七宝。后来泛指为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在这里形容栏杆的华贵。千岁石:泛指珍贵的石料。十洲: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十个岛屿: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窑洲,这里指颐和园。

注释:用千年名贵的石料和多种宝物饰成的栏杆,周围有天下各地的美景和四时不谢的名花异草。

此联比喻知春堂在仙境一般的气氛中。七宝为多种宝物,十洲为仙境。宝物和仙境联系在一起,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五、澹碧轩:

知春堂南侧有爬山廊可到澹碧轩。澹碧也是一座小巧的轩式建筑,面阔2间,坐南朝北,硬山顶,面北悬挂匾额澹碧

《图90》澹碧匾乃慈禧手书http://s5/mw690/003Cf2AHzy6X6dLsLty54&690

dàn 恬静、安然的样子:澹泊。澹漠。恬澹。

碧: 青绿色:碧绿。金碧辉煌。碧空。 

澹碧:在清澈的湖水旁,有一座恬静的轩厦。白居易有“烟波荡摇空,楼殿参差倚夕阳”。

《图91》澹碧轩(匾是P上去的)http://s13/mw690/003Cf2AHzy6X6dOsg6E7c&690

《图92》澹碧轩楹联http://s3/mw690/003Cf2AHzy6X6dQLZNU32&690

译意:凭窗远望绿树青山鲜明净洁,室外雾气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耀在水面漂浮荡漾。

此联描写的恬静安详的意境,就像白居易的诗句一样“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十六、廊趣,饮绿、洗秋亭:

园中第七景。由澹碧轩向西经14间游廊到饮绿亭。

《图93》由澹碧到饮绿亭的曲廊http://s2/mw690/003Cf2AHzy6X6e2pzTr91&690

 

饮绿是一座重檐方亭,面阔1间,坐东朝西,面西悬挂匾额“饮绿”。

《图94》饮绿亭http://s10/mw690/003Cf2AHzy6X6e5ozFv69&690

 

饮绿南有3间曲廊贯通洗秋亭。洗秋亭坐东朝西,面阔3间。西面悬挂匾额“洗秋”。

《图95》饮绿到洗秋有3间回廊http://s2/mw690/003Cf2AHzy6X6e80FGxb1&690

 

饮绿,在水塘的南岸,对面是涵远堂。饮绿亭原名“水乐亭”,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观水赏荷的好地方。水亭伸入池中的一角,北面是玉琴峡,在亭中小息,不仅仅是美景美目的享受,而且还能听到悠远的渗透心灵的流水声。

  饮绿亭也是谐趣园观荷的最佳之处,每逢夏季,只见垂柳如翠,枝条拂青;阳光直投水面,恰如金蛇戏水,赤鲤击波;再看那水面浮萍,如明镜上镶嵌着几片翡翠;荷苞恰如琥珀依红,着实可爱;轻风拂来,荷花时隐时现,靓影婆娑。置身园中,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饮绿、洗秋二亭是谐趣园最美的地方,也是谐趣园的名片。

饮绿:碧绿的湖水犹如美景,可饮。

《图96》饮绿楹联http://s8/mw690/003Cf2AHzy6X6ebFBwb07&690

译意:临溪树梢上一抹彩云飘过仿佛要碰到书幌上,山泉随风一起流入房前的水池。这是描写景物联,运用古典书法家多有洗笔墨池的典故,让人联想到古人在此吟诗作对的场景,微风迎面吹来,摇动窗帘,体现云淡风轻的闲适气氛。

《图97》洗秋饮绿http://s15/mw690/003Cf2AHzy6X6eez5zoae&690

一塘池水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又像一把玉壶,宫殿、山水都映在其中;屋内墙上的绘画也映在其中。

十七、引镜轩:

洗秋亭以南就没有游廊了。右前方是一座小桥与引镜轩前廊相接。我们权且管这座小桥叫“引镜桥”。全园到处都以游廊连接,单单这里游廊断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引镜轩南面原来是一个船坞,解放后船坞挪作它用了。过在清漪园时“引镜轩桥”也不是现在这样的石桥,而是一座可开启的木桥。当游船从船坞开出来时,木桥开启,游船开过去以后,木桥再放下。由于这里有游船往来,所以这里不能建游廊。

《图98》由洗秋亭到引镜轩没有游廊http://s4/mw690/003Cf2AHzy6X6ejDcwX63&690

引镜轩坐南朝北,三开间,两卷勾连搭结构,南北有门,是个穿堂殿。咋一看引镜轩和其他殿堂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一看此轩极为特殊。全园只此一例,全国恐怕也不多见。湖水从轩东侧流进引镜轩,从轩西侧流出引镜轩,在轩西形成小湖。有人说,这也应该算一座桥啊。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也还可以吧。因为它符合人从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把一个轩堂设计成这样,我看也只有乾隆爷想得出来。这哪里是什么桥啊。这完全是夏季避暑的凉轩。大家设想一下,在炎热的夏天,在地板下面有一股清泉流过,这房间能不凉快吗。再把南北门一开,小穿堂风一刮,岂不美哉。我看也只有皇帝才能这样任性。

《图99》双卷棚悬山顶引镜轩。湖水由东侧流入。引镜桥和前廊相接http://s1/mw690/003Cf2AHzy6X6elF2jm00&690

 

《图100》双卷棚悬山顶引镜轩西侧,湖水由水洞流出,形成一个小湖

          http://s16/mw690/003Cf2AHzy6X6eqpZ953f&690

 

引镜轩南北有门。北门前出廊,廊外悬匾“引镜”。引镜轩前廊西面经转角回廊接知春亭,前廊东面接引镜桥,下桥到洗秋亭。

《图101》引镜轩南门

          http://s10/mw690/003Cf2AHzy6X6eEHjlLf9&690

《图102》引镜轩北门,前出廊,廊外悬匾“引镜”http://s2/mw690/003Cf2AHzy6X6eHcoE1a1&690

引镜:即持镜。宋代诗人有诗云:“引镜忽自照,山野良足嗤chī”。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赋》中有“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句。网上有人说此语出自《文选。王之长诗》是不对的。我查了《王之长诗》没有此句。

另外,引镜尚有时代清明之寓意。

引镜在这里形容谐趣园中池水明澈如镜,临水轩上开窗欣赏,仿佛一块明镜呈现眼前。

《图103》引镜轩楹联http://s16/mw690/003Cf2AHzy6X6eJOf3p8f&690

楹联译意:清晨透过雕栏的朝阳映照着水池里盛开的菱花;莲叶的芳香沉入微波荡漾的湖水。

此联描写夏天赏荷花的情景,既有视觉又有嗅觉。不过乾隆书写此联有着更深一层的寓意:清澈的水池仿佛天然的明镜,不光是为了端详形态,重在借此映照自己的心性和品格,达到天地日月那种大公无私、普照万物的境界,实现清明政治是乾隆借造园意境而表达的理想。

十八、知春亭:

园中第七景。知春亭是一个四角攒尖的方亭,一开间。在清漪园时此处本无此亭,光绪年重修时新建的。此处新建了知春亭以后显得拥挤了许多。知春亭在一进宫门右手的第一个建筑 

《图104》知春亭http://s9/mw690/003Cf2AHzy6X6f0WvW0d8&690

十九、谐趣园内五座桥:

1、桥趣,知鱼桥:

园中第八景。知鱼桥位于谐趣园东南的水面上。是一座汉白玉石桥,桥身贴近水面,桥下有六个桥墩,形成七孔。桥长26米,宽2.2米,呈笔直细长形,桥上有18青石刻的方望柱及镌空矮护栏.。知鱼桥在知春堂前由东南斜向西北,桥的东南,桥头是一座高2.75米的石牌楼。两柱、一门、一楼,庑殿顶。牌楼横匾“知鱼桥”三个字乃乾隆手书。

知鱼桥贴近水面,宛如漂浮于碧水之上,低矮的栏杆,人坐于其上,可观看群鱼嬉戏,很是惬意。

《图105》知鱼桥匾http://s12/mw690/003Cf2AHzy6X6f3sZxV9b&690

 

《图106》知鱼桥http://s3/mw690/003Cf2AHzy6X6f5OJmG12&690

 

只因为此桥低矮贴近水面,便于观鱼,所以人们便认为此桥因此叫知鱼桥。其实非也。桥低矮便于观鱼不假,此桥也的确是出于这个目的设计的,但此桥的名字却不是因此而得。

“知鱼”出自一个典故: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钓鱼的一段对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两个哲学家用哲学的理念在聊天。乾隆很喜欢这两个古代的哲学家,觉得他们聊天,很有意思。就把“桥”和“鱼”结合在一起,起了“知鱼桥”这个名字。

乾隆非常喜欢“知鱼桥”。从1754年到1796年,42年间乾隆在小小的知鱼桥上刻诗、题辞多达21处。其中提名一处、楹联两幅(四处)、题诗16首。有兴趣的游客可以亲自到知鱼桥仔细看看。

《图107》知鱼桥东南面楹联 知鱼桥楹联(东南面)http://s2/mw690/003Cf2AHzy6X6f8rSqR21&690

 

  月波潋艳 liàn yàn 金为色;

风濑琤chēngcóng石有声。

意译:月光下潋艳的湖水金光闪闪,风吹水击山石发出玉石撞击的声音。

《图108》知鱼桥西北面楹联  知鱼桥楹联(西北面)http://s11/mw690/003Cf2AHzy6X6fcXf0m5a&690

 

回翔凫:雁心含喜;新茁蘋pínpú意总闲。

译意:看着凫雁在水面上回旋心里充满喜悦,欣赏着新生的蘋蒲水草。

如果有人细细品味知鱼桥这个名字,想起那典故,就好像在今人与古人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时空之桥,再看看那两幅对联,感受一下,乾隆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知鱼桥上金光闪闪的夜色,琤琮作响的水声,沙鸥翔集的美景,生机昂然的植物,使游人在意念中激起视觉,听觉,嗅觉想像,最终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园林意境,此处的楹联非常精彩,起到了拓展意境的作用。

知鱼桥还是园中仿趣之一。在无锡惠山脚下,寄畅园中有“知鱼槛jiàn”。知鱼槛为方形亭式水榭,歇山顶,三面临水。由于其临水处的坐身栏板上置吴王靠,游人可以舒服地坐倚于此,欣赏锦汇漪中那快乐的游鱼。“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平卧波面,几与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谐趣园中知鱼桥正是仿这两个建筑修建的。

2、玉琴峡桥:

前面在属新楼一节已经讲过了,此桥是一座铁栏杆石板桥,架在玉琴峡上,后湖的水经

此桥流入玉琴峡。此桥不像历史遗物,不知是何年所建。

《图109》玉琴峡桥http://s7/mw690/003Cf2AHzy6X6fj7Vkie6&690

 

3、引镜桥:

前面在引镜轩一节已经讲过了,此桥一头架在引镜轩的前廊上,也是很别致的一座小桥。

《图110》引镜桥http://s8/mw690/003Cf2AHzy6X6fptzEz27&690

 

4、穿廊桥:(谐趣园东桥)

在小有天和兰亭之间有一座很小的小桥,穿廊而过。不知道这座穿廊桥叫什么名字,就叫它“谐趣园东桥”吧。

《图111》穿廊桥http://s6/mw690/003Cf2AHzy6X6fw8oct45&690

 

5、在属新楼前有一座小桥:(谐趣园西桥)

后溪河水经玉琴峡在属新楼前形成一个小湖,再经此桥流入谐趣园大湖。笔者没有查到这个小桥叫什么名字,就叫它“谐趣园西桥”吧。

《图112》属新楼前一小桥“谐趣园西桥”http://s13/mw690/003Cf2AHzy6X6fyZFlW4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