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邑县司道口的变迁和司道口庙会

(2014-11-08 14:39:21)
标签:

夏邑

谨栗镇

司马口

娄川镇

司道口

分类: 夏邑篇

       司道口属于王集乡,位于夏邑县城北20里。这个古老的村庄,在900多年历史变迁中,地名就变化了4次。

      司道口在唐朝时名为“谨栗镇”,明初,黄河在这里有一个大河岔,经过谨里镇流向东南,这里便成了一个水旱码头,是皖北,豫东一带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商船来往频繁,沿河两岸楼房林立,镇有72座庙,82口井,山西巨商建有会馆于此,街市五门六路,颇为壮观,便命名为“司马口”。有歌谣曰:司马口,赛银窝,东门紧靠运粮河。

        到了清朝中期,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慢慢萧条了,但市镇房舍仍很完好,人们根据这一变化将“司马口”改称“娄川镇”。

         若干年后,外地商人陆续疏散,市容比当年大为逊色,司氏在人口上占了优势,便把“娄川镇”改称“司道口”。至今每逢春节,集上还有人张贴“司马口中老门第,娄川镇上旧人家”的春联,以示怀古之意。

       明时北门里建有祖师庙(亦称玄帝庙),每年自三月三日(上巳节祀玄帝)起, 一连十天庙会,烧香求神者络绎不绝。 清时,因太平天国起义之影响,司道口人杨松、杨卫亦揭竿而起,于祖师爷庙聚众兴兵,以讨伐官吏,统治当局派兵镇压。迫使庙会迁址于县城北门里祖师庙,会期仍为十天。咸丰年间,司道口祖师爷再次起会成为县城祖师庙之继续,正会改为三月十三日,会期四天,香火极盛。

  濉水渔翁按:明朝嘉靖年间,彭氏先祖彭悠久,从江西庐陵移民夏邑,在司道口集上开个小酒馆,喜欢调解邻里纠纷 ,“与乡闾曰:无事则相与宴洽,有事则出为排解,胥用此觞。自是,讼端寝息,和气翔洽,人称之为【饮和先生】”。然后代“奕世簪缨,成为邑中巨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