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唐代:单桥子,唐时名薛家庄,清代名南单桥,解放后称现名。
张王庄,唐代形成张家庄王家庄两个村,民国时名张庄子王庄子,解放后合并称现名。
孟家楼,以孟姓村民家有高大门楼得名。
凉水泉,以村西北有清凉泉水得村名,
韩家坝,韩姓村民建村于堤坝处,
彩村,唐代成村,原名秦家彩村,民国称现名。昔以“彩村烟霁”为蓟县八景之一。
前、后散水头,以河水到此处分散漫流得名三水头,清代和民国时名潵水头,解放后称现名并分成两个村。
抗敌村,唐代形成段家庄、刘家计庄、南炉上、黄旗庄、孟家庄五个村,因抗日需要,1940年合并成现村。
辽代:曹家庄,以曹姓定居早名曹庄子,民国称现名。
张家店,因张姓在村内开设店铺得名。
裴家屯,辽代成村,因村有三座塔形坟墓,名三塔村,清代以裴姓成村中大户改称裴家庄,民国称现名。
史各庄,因史赵两姓居多,名史赵庄,清代称现名。
薜家庄,以薛姓占多数名薛各庄,民国时名薛庄子,解放后称现名。
徐各庄,因徐姓定居早故名。
金代:迁礼庄,金代名曹家庄,清代称曹各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迁到孙各庄,1976年迁此处,名东升。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以迁居礼明庄公社之意改现名。
新华村,金代名曹家庄,清以后称曹各庄,原在马伸桥公社,1959年因修水库迁建村到孙各庄公社朱华山下,另建新村,改名新华村,1977年分迁此地村名未改。
元代:礼西庄,以位于州河东岸埝套,名西河套,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东西卢各庄,因村民卢姓居多得小大小卢各庄,民国称现名。
卢辛庄,因卢姓定居早,名卢家新庄,民国称现名。
明代:礼明庄,因李姓早定居此地,名李明家庄,清代称现名。
东、西八沟,因村庄所在河道呈八字形拐弯得名八沟庄,道光时称雹神庙,民国时以庙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村。
金车庄,明代成村,李姓村民以木制破车代桥得名破车庄,清初名李破车庄,道光时名李金车庄,民国称现名。
中山,明代形成李家庄、果各庄两村,1940年因抗日需要,合并一个村,改名中山,含继承总理孙中山遗志之意。
东崔辛庄,以崔姓定居早名崔家庄,民国称崔辛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马家崖,因马姓定居河边名马家涯,原址地处库区,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迁到小港公社,1980年迁此处。
朱辛庄,因朱姓定居早名朱家庄,民国称现名。
王各庄,以王姓定居早。
清代:晓悦庄,清代称肖家庄,民国称西肖庄,解放后称肖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小河套,因位于五区桥头乡州河东岸埝套,得名小河套,
周各庄,周姓定居最早。
韩家寺,相传清军入关,韩姓旗人定居在准提寺旁故名。
康毛庄,清代形成康各庄、毛家园两个村,1947年合并,以两村首字名康毛庄。
兴家湾,清代名新房子,部分住户由河西套(今礼西庄)迁来,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南庄户。因位于单桥子村南名南庄窝,民国称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