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双杨树,明时称纪家彩村,民国时以村北两棵杨树改称现名。
秀金屯,以砂地闪金光名蚰金屯,道光时改为现名。
田家龙湾,村处龙形河湾,名龙湾村,惭以田姓居多,名田龙湾,解放后称现名。
东毛庄,明代称毛家庄,清代为别于西毛家庄,名东毛家庄,民图称现名。
南仇庄子,明代称仇家庄,民国时称仇庄子,因姓得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大康庄,因康姓定居早故名大康各庄,清代称康家庄,民国称现名。
翠屏山乡
唐代:大黄土庄,唐代名黄土庄,民国称现名。
小黄土庄,唐代称村名,黄土庄,民国称现名。
西山北头二村,
宋代:孔家龙湾,因所在州河湾处有龙王庙得名龙湾庄,民国时冠以孔姓名孔龙湾,解放后称现名。
辽代:大小云泉寺,因村有云泉寺,村以庙名,道光年间分为两个村,分为大小云泉寺。
西十百户,辽代前鲜质可汗时期成村,以汉俘聚落序数,得名十百户。
金代:锦华庄,金时称崔各寨,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含锦绣中华之意。
管城,朱棣扫北时由河南管城县(今郑州)移民居住,名管城村含怀念故乡之意,。以位于翠屏山南故名。民国称现名。
元代:东山北头,因村址位于东山北面得名,
翠南庄,原为驿站,距县城二十华里故名二十里铺,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八里铺,成村前原为驿站距县城八里故名。
东河套,
东山北头一村,唐代时建于西山北面,名西山北头,1959年因修水库迁建村,1983年改现名。
明代:翠辛庄,明时称辛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在原名前冠以乡名首字成现名。
柯柯,明代成村,名枯河里,里相传在清代,此村应试名应试人员,历场考考得中,改名科科村。解放后称现名,1989年小陵并入。
山下屯,因地处翠屏山下,故名。寺福相并入。
屈庄子,因曲姓定居早为村名曲家庄,民国名屈家庄,解放后称现名。
西河套,因地处州河西河套西段而得名。
清代:翠屏山,清代名苏家庄,民国名东苏家庄,解放后称苏庄子。1979得修水库迁建村,以位于翠屏山脚下名现名。
翠朱庄清代名朱家庄,民国名小朱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东运庄,清时以姓名村,名运家庄,解放后称现名,清代名大运庄家庄,民国时称东运庄子,解放后称现名。
西运庄,清时以姓名村,名运家庄,解放后称现名。
瓦房,以最早定居者居住瓦房,名瓦家房,民国称现名。
西定府庄,清初因某官历在此定居,名西定府庄,道光时西定甫庄,解放后恢复原名。
新苏庄,清初成村,因某官历在此定居,名西定府庄,道光年间称西这福庄。清称村时,名苏家庄,民国称东苏庄家,解放后称苏庄子,
三间房,汪初成村,名北彩村,道光时分为两个村,称东三间房,西三间房,民国时合并,称现名。
洞子峪,清时因山谷有自然洞而得名,大峪村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