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为何有一座“洋楼”宝蕴楼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宝蕴楼旧址最早是明代咸安宫
清雍正七年改为咸安宫官学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39_b.jpg
咸安宫闲置多年后,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进行修葺,改为官学堂,招收内务府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优秀学生,委派翰林负责教习,教授内容有满语、汉文、骑射等。因学舍设在咸安宫,故命名为“咸安宫官学”。雍正皇帝将咸安宫官学视为宗室和八旗子弟的成材之地,学子们待遇优厚,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肉菜银五钱、米一升多,每人每月发银二两。至雍正十二年(1734),咸安宫官学第一期毕业生中有4人考中举人副榜,23人考中生员补廪。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给母亲孝圣宪皇后做六十大寿,将咸安宫改建为寿安宫,原咸安宫官学则向南移至西华门内、武英殿西侧的尚衣监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尚衣监年久失修,房屋倾圮,咸安宫官学再向西移至西华门内北边,即今天宝蕴楼所处的位置。
新建官学学舍仍以“咸安宫”命名,宫内悬挂雍正六年建学谕旨,乾隆帝特令词臣为新学舍撰拟对联:“行庆恩涤,阳春资发育;右文典重,云汉仰昭回”。学舍主要建筑有门楼一座,名为咸安门,往北影壁一座,再往北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辟学舍二十七间。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40_b.jpg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41_b.jpg
咸安宫HUO灾后重建为古物陈列所
“宝蕴楼”寓意“蕴藏珍宝”之所
清末,咸安宫成为清廷的储藏室,不少名贵物品暂存于此,由十几位太监看守,不少太监遂趁机监守自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咸安宫当差的一个太监将金提手炉、金香盒等盗出咸安宫,准备拿到琉璃厂变卖,在经过西华门时,被护军缉拿,结果被枷号三个月,重鞭一百。宣统三年(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紫禁城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因多年疏于管理,咸安宫所存名贵物品大量被看守太监所盗。而前朝所有宫殿及所存物品向北洋政府移交时,要如实清点,看守太监为掩盖偷盗痕迹和管理不善,纵HUO将咸安宫焚毁,仅剩下咸安门。
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呈报大总统袁世凯,建议筹设古物陈列所:“默察国民崇古之心理,搜集累世尊秘之宝藏,于都市之中辟古物陈列所一区,以为博物院之先导”,并提议将当时奉天行宫(今沈阳故宫)及热河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保管展览。从1913年11月18日起,热河避暑山庄近12万件文物和奉天行宫11余万件文物分批运至北京。起初,从热河、奉天运来的23万余件文物暂存于太和殿、文华殿、体仁阁等宫殿。为更好地展示这批清室文物,内务部决定以武英殿为馆舍成立古物陈列所,将西华门内原咸安宫官学房屋及咸安门交由古物陈列所,以作改建文物库房之用,并与外交部协商,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在咸安宫旧址上兴建西式楼房存放文物。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35_b.jpg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33_b.jpg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34_b.jpg
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主持修建宝蕴楼
“海归”金城的设计凸显西式建筑风格
宝蕴楼是故宫惟一现存的钢筋水泥“洋楼”,时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和签事金城主持修建。朱启钤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为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1913年8月代理国务总理,后任内务部总长,兼任京都市政督办。金城被誉为中国博物馆学的奠基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英国,毕业归国后相继在上海和北京任公职。将收藏珍贵文物的库房建成一栋西洋式风格的建筑,就是金城的提议。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37_b.jpg
http://bjwb.bjd.com.cn/images/2017-11/16/39/lyulan7b38_b.jpg
金城查看了东郊民巷的多处建筑后向朱启钤建议,修建宝蕴楼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水泥和钢筋,减少木料的使用,以此起到防HUO、防潮和坚固的作用,同时建议宝蕴楼不宜过高,因曾留学英国,他将自己按照欧式建筑式样设计的简易图纸拿给朱启钤。这个设计在造型和结构上与故宫内的传统建筑不同,共有北、东、西三座单体楼房,采用封闭周边式布局,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与咸安门形成围合。
朱启钤基本采纳了金城的设计方案,并提出几点修改意见,同时决定在施工时适当使用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从外观上看,宝蕴楼的整体建筑显得非常简洁、明快。三座楼均采用城砖砌筑墙身,外墙面抹饰水泥,并划出规整的横矩形格,再刷红浆,窗子窄长,所有窗户的线脚均饰白色,与红色墙身恰成对照。北楼大门最上方设有阁楼,阁楼山墙上镶嵌一块石质匾额“宝蕴楼”。楼阁山墙东、西两侧的壁柱上有一对卧狮。
宝蕴楼自1915年建成以来,长期作为文物库房使用,已历经百年风雨。2013年底,故宫博物院对楼体周身及内部进行了修缮。2015年修葺完工,其职能从文物存放处变成了展厅,定期向公众开放。(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