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2015-09-19 21:46:25)
标签:

新邮发行

分类: 邮文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今天上午去了位于双井的公司开会。午饭后,直接奔向马连道邮局。首发式已于上午结束(见上图)。
    今天除了“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供邮人使用(付费),还有五枚纪念戳随意加盖(下图)。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马连道邮局的营业厅不太大,所以在外面支起了5顶帐篷: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马连道邮局的门脸: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由于这是关于北京的题材,外地的朋友不一定感兴趣,所以,此次制作的实寄封都寄给本市的邮友了: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除了可以加盖“马连道”的日戳,邮政方面还调来“小马厂”和“鸭子桥”的日戳供大家使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这种白封是这里提供的,只能整个包装买,一个包装25只5元,质量相当好,纸厚,书写时感到非常舒适;最重要的是,右上角没有“贴邮票处”的红色方框,极大地方便了邮资机戳的刷印;正可谓“一分钱一分货”,信封的舌头与官方首日封的封舌形式相同: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链接:
王宏伟

三千岁古城庆生  肇始地邮政搭台

北京市西城区举办“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系列集邮活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戳启用

    2015年恰逢北京建城3060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带的北京城肇始之地备受关注。9月16日至21日,以“美丽西城 魅力西城 文化西城”为主题的“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系列集邮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邮政支局举办。活动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统筹,西城区名城办、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支持,北京市西城区邮政分公司、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办事处主办,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邮政支局、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承办。

   本次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纪念邮品首发活动、“美丽西城 魅力西城文化西城”集邮展览等内容。其中,9月19日当天的“集邮文化日”活动更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北京建城肇始之地的马连道邮政支局特别制作了“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纪念邮资明信片1套2枚,并于当日启用“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邮资机宣传戳1枚、邮政宣传戳2枚,同时开展了相关文化邮品展售活动。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陈晶出席活动,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吕丹、西城区邮政分公司副局长王立波为“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纪念邮资明信片揭幕,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庆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规划科科长姚丽辉为邮资机符志宣传戳揭幕。

   “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纪念邮资明信片采用马踏飞燕邮资图,风景图案分别展示了北京建城之始和建都之始的纪念性标志物——蓟城纪念柱、北京建都纪念阙。邮资机宣传戳图案则采用蓟城纪念柱、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主图,突出体现了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和京城水系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邮资机宣传戳图左下角文字为蓟城纪念柱正面上方镌刻的柱铭:“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活动还邀请著名演员分别表演了北京琴书《古城春秋》、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和相声《欢声笑语》,让集邮爱好者带着欢声笑语享受集邮文化的知识与乐趣。

   同时举行的集邮展览将展示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会员制作的有关北京建城、西城文化风物的集邮展品共计5部12框。其中,《新中国邮品中的北京西城》、《北京从这里起源》等展品使用大量邮品集中反映了西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讲述了西城区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可以通过邮品了解北京城市发展史。

   活动期间,适逢马连道邮局建局40周年,该局于9月16日特别启用“马连道邮局建局40周年”邮政宣传戳1枚,并制作了“天宁寺塔”邮资片以示庆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