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说废黄河(1)

(2022-10-02 04:30:10)
标签:

无锡市

顾富国

分类: 忆海截频


无锡市二中196667届初、高中毕业生中有近400人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响水县插队落户。大多数人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十年左右,不过不少同学对响水县的历史并不清楚,对响水县的主要河流中山河的由来也不清楚,也不一定清楚废黄河与中山河的关系。本文想要说明的响水县什么时候也有过淮河?当年淮河的入海口到底在什么地方?黄河怎么就“夺”处了淮河的入海口?跟响水县又有什么关系?响水县与滨海县的界河——中山河和废黄河又有什么关系?

 

                 一、古淮河和古云梯关

现在的地图上,苏北并没有淮河流过,却有像淮阴、淮北这样的地名,这里的“淮”是不是与“淮河”有关呢?答案是肯定的。像淮阴(现改为淮安)就是在淮河的南岸,淮北当然是在淮河的北岸。那淮河到哪里去了呢?这还得从八百多年前说起。

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前,那时的淮河,从河南发源之后,贯穿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的淮河,进入苏北之后,流经淮阴不远,就在涟水县的云梯关入海,云梯关以东全部是一片汪洋大海。云梯关遗址位于现在响水县西南端黄圩镇境内。

“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也是我国东部沿海早期重要的海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海关”,与现今的“海关”意义不同,它不仅是收税的关口,更是防御的关隘。就像长城的山海关、嘉裕关、玉门关,南京的下关,广东的韶关等等,它们主要是防御的关隘,并没有收税的功能。“云梯关”大概主要是为了防御从黄海上入侵的敌人,并且对过往船只进行收税。

云梯关究竟建于何时,目前已不可考。云梯关位于淮河入海口北岸,控河面海,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云梯关还是沿海与内河水路交通要道,自元代起,淮河漕运船队大都经此出入,或南下闽浙,或北上齐鲁,或逆淮西行,进入苏皖腹地。

北宋宋高宗以前淮河还是一条比较驯服的河道,跟大多数河流一样,自西自东流入大海,从历史记录来看,并没有看到有多少灾害发生。情况到1128年发生了变化,北方的黄河泛滥成灾,一直向南夺取了淮河的入海口,从那时起,淮河就失去了自己的入海口,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灾河。

前文说过,古云梯关遗址在江苏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境内,有一座八角亭,亭内竖立着一块清嘉庆十五年所立的古云梯关四字巨碑,是历史上被称为江淮第平原第一关——云梯关遗址。

原来的云梯关有高台殿堂,甚为壮观,1943年日寇侵华,把云梯关的建筑和周围的树木全部平毁,现仅存一块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曾立的“古云梯关”四字石碑一块,1989年,县政府在省市支持下,重竖巨碑,并建造一座护碑亭。同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梯关遗址内还有禹王庙,为清河督张鹏嗣所建,庙内有海神殿、如来殿、无梁殿等五进殿宇,第五殿供祀禹王像,整个禹王庙富丽堂皇。庙后有七层宝塔一座,名为“望海楼”,为清道光河督麟见亭所建,经过修葺后,现在面貌一新。登塔远望,虽不能看到浩瀚的黄海,但极目远眺,周围平原如砥,稻浪起伏,高压线如蛛网般密集,远处风力发电机的风叶在缓缓转动,一切都说明昔日有名的贫困县响水县正在崛起,响水县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古云梯关遗址是响水县唯一的古迹,作为曾经的新响水人,还是非常值得一游。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