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傍晚,突然接到院里某单位电话,问我能否参加当晚10:30央视二套的环球财经连线直播节目,结合24日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四个华人被害事件,谈海外华人的安全保护。心理一咯噔:敢情是知情人推荐的?知道俺在那个地方呆过,想让我现身说法一下?社科院去过那地方的人不会多到哪里去。急速权衡了两下子,答应了。随后节目编导来电沟通了一番。
录播的经历有过那么几回,直播可是大姑娘上轿。编辑问是否会紧张,说曾经有嘉宾首次参加直播,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俺当时脱口而出说“不会”,后来显示,这话说得早了些。
编导要求给些核心短句子以便打字幕。这可比单纯说的难度要大,乃又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把核心观点列出发给编导后,吃饭、出发。央视东门的WJ文化不高声音高,弄得我有陈奂生进城的感觉。心里嘀咕:都是共和国公民,不能温和点说话么?好在李编辑已经在等,随后闫编辑也带着进门条来了。
穿过长长的弧形走廊,经过了好几个厕所(央视人工作紧张,容易导致。。。,因而对这个设备的使用率高?),才到控制室。四大排监视屏前,稀稀拉拉地坐着些值夜班的工作人员。
与李编辑讨论了一下,把三个问题合并为两个,列出七个打字幕的短句,发现他们编辑系统的沟通软件真好用。而且,李编辑的工作效率真高。
我还没有消化好刚才修改过的相关内容呢,就被要求下到直播间。担心说的时候漏了什么要点,不觉有点“紧张性口干”,^_^。闫编辑马上自掏腰包跑到楼下给买来了水(央视居然只有开水没有矿泉水??),救了我的急,谢一个先。
李编辑提示:放松自己、以聊天的心态、说些听众不知道的内容就行。这话对我管用。既没有人给我“make-up”,也没有要求打上领带,说明确实是不那么严肃的节目。
谢主持业务娴熟,在镜头前后快速切换、调整状态的功夫让我佩服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她在播报完引导性句子后,与我有过短暂的交谈,得知她居然在我长期生活的南方城市呆过十年!加上两番短暂交流,我彻底放松了。轮到我回答问题的环节,已经不用看放在台上的稿子了,直接说就是。不知不觉就完成了那7分钟的直播环节。
最后出了点小纰漏:我站起来的动作被镜头拍到了。没经验哪。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要等几秒钟,镜头移开后再站起来。虽然他们没有责怪,我依然感到歉意,这里先给节目组、观众以及关心我的人道个歉。
沿着长长而狭窄的楼梯爬回到控制室,与制片、导播等寒暄、握手后走了。经人提议,在二楼楼梯口与闫编辑合了张影。她说我一点都不紧张。真的吗?
回家后第三天才看了这个节目的录像。发现不足之处甚多,至少可以列出八条。周围亲朋好友的肯定显然是对新手的宽容,我给自己打的成绩是:59分。不信?这里有相关链接:
http://jingji.cntv.cn/2013/06/27/VIDE1372265399270399.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