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01-08 11:54:31)
分类: 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

七年级上册

学科

数学

执教教师

唐志康

教学内容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范围

镇级

教材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它的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它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其基本程序设计为:

复习回顾、设问题导入     探索规律、形成解法     例题讲解、熟练运算     

巩固练习内化升华     回顾反思、进行小结      达标测试、反馈情况

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形如“ax+b=cx+d”形式的方程,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第88——89页的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问题2及例2;并试着进行尝试练习。找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课堂学习中解决。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知识回顾:

1)、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

  -3x-2x=10            

2、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这个班有多少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导学阶段: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建模思想和方法;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分析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这个班有多少人?

分析: 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

每人分4本,需要______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

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 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方法过程:

 

 

 

 

 

 

 

 

 

2、总结移项的概念。

像上面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 “移项” .

3、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4、例题学习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困惑?

五、达标测试: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25′×4=100′)

 

 


六、预习作业:

1、预习作业:自学课本第90页的课文内容及例4,完成第90页练习2题;

2、课后作业:(1)课本第91页习题3.2        91011题;(2)学习与拓展第44页课后作业1——13题。

七、板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移项(一)

1、学习目标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课堂练习           4、课堂小结        6、达标测试

                                 

         

 

                                 

 

 

 

 

 

 

 

 

 

 

 


个人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体现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抓住方程这条主线,突出方程的讨论,带动有关预备知识的学习。将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整式概念分散于解方程的过程之中,回避了代数式、同类项等概念,淡化了系数的概念,对它们采用“够用即可”的处理方式。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也体现这一用意,突出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节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探索获得同类项概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等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教师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少数学生不理解移项的概念,移项时不变号,导致移项出错;

2、学生独立完成题量不多,主要是学生做题速度慢。

同伴建议

1、教学中尽量照顾学困生,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

3、师生互动很好,但应始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放在首位。

4课前导入缺乏创新,教师讲解较多,学胜练习较少,学生作题时,个别指导应加强,对孩子的作题思路与小技巧应多加指导

改进措施

1、深钻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状。

2、在课堂上多注意学生,多关注学生。

3、加大业务学习的力度,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