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
(2023-06-29 16:39:30)分类: 随笔 |
四川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
申报书内容简要
2.1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效
近年来,现代技术学院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内涵,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使专业课程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深入推进构件“三全”育人形式,不断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等,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1.挖掘思政元素,价值引领育人
现代技术学院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深化模式创新,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成功申报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并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建设工作。2020年该课程认定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021年认定为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一直以来,学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落实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学院引导教师创新并完善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精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力推进教学团队建设,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推进,课程建设成效突出
学院认真落实课程思政教学要求,督促教师针对课程质量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方案,细心指导并认真审核各类教学资料,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课程建设迈入新高度。罗小娇老师团队《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结合思政教育,进行知识模块化处理,并针对性开展课后拓展训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与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运用演示图解、图纸分析、案例评析、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为一体;结合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推进“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训项目选择真实场地,任务制定按照真实项目要求,学生实训“岗位化”,融“岗”“课”“赛”“证”为一体。解决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牢、设计实践能力不足、岗位职业素养不高、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四大问题,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2020年,王媛老师团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被认定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专业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入《数字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探索,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体现我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思政点,有机融合数电专业知识,并将课堂理论、课程思政、实践环节相结合,相互支撑,形成完全、无缝的知识体系,用思政元素润色和调味,立体塑造正确的“三观”,养成科学思维和创新习惯,切实提高工匠精神、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2.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效
现代技术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来,大力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坚持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弘扬科学报国的爱国精神,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持以专业教学质量为本,以课程思政为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院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以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1.聚焦产业、服务地方,“课程思政”有方向
紧紧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立足绵阳科技城,服务四川,对接绵阳科技城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确定《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兼顾课程自身特点和素质目标,合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2.重视自我提升,“课程思政”有高度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等多种手段,坚持培植动力、提高能力、增强定力的培养,严守标准、创新机制、营造氛围,建设新时代专业师资队伍,助推“课程思政”建设。
3.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有活力
混合式教学通过融合课堂资源、网络资源和校外资源等,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有效激发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4.深挖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有温度
课程确立“实用、适用、够用”的基本原则,从“素质、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综合培养学生。借助于超星平台,课程思政融入到课上知识,通过知识讲解、实际操作、案例讨论等系列课上“活动”,体验“爱岗敬业、自律守信”,变道德强迫为观念认同,变干巴巴讲解为热乎乎教学,实现了“知识内化”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2.3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学院明确教师的育人职责,不断增强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团队示范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与改进,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课程思政教改特色。由王媛副教授牵头的课程团队2021年申报了四川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教学团队稳固、示范引领性强
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批稳定、职称结构合理,且极富朝气与创造力的教学师资队伍,为教学成果的形成及未来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2022年,“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被认定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团队坚持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入谋划,凝心聚力,抓牢做实的原则,推进《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整体水平。以“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为目标,高效联动,打造了一支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为一体的稳固教学团队,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课程、团队、专业、院(系)的示范作用。
2.团队资源有效整合,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为精准、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巧妙整合资源,重视团队建设,发挥集体力量优势,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团队内生动力强,成员成长速度快
团队十分重视每一位成员的自身能力提升,旨在打造高质量团队进行高质量培育人才。通过凝心聚力,专项扶持新人,发挥集体智慧,精准解决教研、科研、教育教学难题。团队组建以来,培育了4名教学之星,申报并完成了8项教研、科研课题,团队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多人获奖,且团队中多人获得省、市、校各级优秀老师荣誉称号。
(2)团队课程建设水平高,覆盖课程面积广
“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推进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工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课程覆盖面积广,价值引领性强,受益群体多。
(3)团队集体育人意识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宽
3.院(系)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现代技术学院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教师为关键,正真做到以创新带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1.以学生为中心,集体育人铸成才
“课程思政”教学注重团队建设,凝聚集体智慧结晶,发挥集体育人模式,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行为习惯等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习惯;紧紧围绕学生理想信念进行教学设计创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爱集体的家国情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2.以产出为导向,润物无声育桃李
3.以教师为关键,协同育人促成长
学院十分重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加大力度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成为推动“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塑造,使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推动了思政课程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了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