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琳重锦

(2022-03-31 12:15:51)
标签:

仇如琳

严晓星

近世古琴逸话

夏一峰

张正吟

分类: 古琴

近日严晓星先生所著的《近世古琴逸话》,又推出了图文并茂的最新增订本,其中有一篇新增选的文章,叫做《学西乐的琴人与学琴的西乐家》。

文中提及的王露、、杨荫浏、卫仲乐、陈阅聪、赵沨、吴景略等多位乐坛前辈,都与金陵古琴有着或多或少的各种关联。

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三位金陵琴人。

原文摘录如下:

“一九四九年,南京安徽中学举办文艺晚会,美术教员张正吟看到女同事仇如林上台,先后演奏了钢琴曲《月光》、古琴曲《秋塞吟》,便去向仇如林打听她的古琴师承,后来自己也去跟着夏一峰学琴。这位兼能钢琴、古琴的仇如林,如今颇不易找到更多的资料。”

夏一峰和张正吟,皆为古琴界所熟知,但仇如林究竟又是谁呢?

严晓星先生这段文字的出处,是南京艺术学院易人教授三十年前所编著的《优美的旋律飘香的歌——江苏历代音乐家》一书。书中显然将仇如琳,误写作了仇如林。

仇如琳,生卒年及其生平,几不可考。只知道她是南京古琴名家夏一峰先生早年的女弟子。

本文将从一些零零星星的历史记载中,试图寻找出一些与她相关的讯息。

球琳重锦

从《金陵女大报务部实验科初中毕业生名册》中可见,民国三十(1941)年六月,仇如琳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报务部实验科的初中班。以此推算,她或许出生于1925年,或1926年前后。

金陵女大是金陵女子大学的简称,当时金陵大学以及金陵女大的附属中学就是今天的南京金陵中学。

仇如琳家境优渥,有兄弟姐妹多人。她从小便学习了钢琴与古琴,得益于她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与夏一峰过从甚密,也正是由于他父亲的关系,得以师从夏一峰学习古琴。

球琳重锦

1946年秋天,夏一峰、谢孝苹等数位琴人,曾聚会于仇如琳父母的家中,交流琴艺。

1989218日,谢孝苹先生在给家师刘正春先生的来函中,曾经回忆道:

其他尚有数人已记不清。当时亦未曾恢复青溪琴社名称,互访弹琴时亦有之,集体聚会则甚少,我记忆中只有两次。

一次是一九四六年秋,在仇如琳同志尊人府上,有七八人聚会过一次。除夏一峰先生外,其余人已记忆不清。

另一次是一九四八年夏季,在中央路一四八号弟家中琴人聚会一次。这一天上午是琴会,下午是南京诗人聚会作诗钟,弟印象颇深。到会者凌其阵、夏一峰、吴兰荪、杨荫浏、曹安和诸先生十余人。当时,杨荫浏先生执笔在一张洒金诗笺上作弹琴记录。这张可贵的记录,一直保存至一九六六年,后被抄走。

夏一峰先生自1921年到南京金沙井崇善堂从事慈善工作起,客居金陵传播古琴艺术共计四十二年。所传弟子甚众,杨复明、徐森(芝荪)、赵云青、仇如琳、张正吟、邓文权、梅曰强、刘正春、李禹贤、林友仁、龚一,刘薇等,皆从其习琴,终身受益。杨荫浏与曹安和也曾经向夏先生学过古琴。 

张正吟先生师从夏一峰,已经是1949年的事了。因此仇如琳不仅是他的师姐,当时还是他在南京安徽中学里的同事。

南京安徽中学,就是如今的南京市第六中学,始创于1904,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于1923年至1929年任该校校长。

张正吟先生的私宅,是解放后南京琴人固定的雅集场所,人称为“三六九”。而“三六九”里的老大是张正吟,老二是邓文权,老三是梅曰强,老四是刘正春。

刘正春先生在《谢孝苹先生来宁琴事》一文中,不仅记录了1982927日与谢孝苹先生的再聚首,还提及了仇如琳先生。

“今有隙去看望谢老,中午归家十一时,略事休息后去郝发伦家,即赶往仇大姐家,邓、谢均已在座。稍事寒喧后,琴友相聚,调弦入弄,交流琴艺。余弹夏一峰先生曲《良宵引》,邓文权弹夏一峰曲《秋塞吟》,仇如琳弹夏一峰曲《关山月》,谢君弹《梅花三弄》。曲中张正吟从其他会溜号,赶回来赴会。谢一曲弹终,谈及仇姐之琴,下准音严重,十徽下有凸起状,音量、韵味不甚理想,下准泛音不准,徽位差。”

王生香先生在《金陵访琴录》(卷一)中,起首介绍古涧松“过后,第二张琴便是素琴(仇氏)。不知《金陵访琴录》中的这张素琴,是否就是谢孝苹先生那天演奏所用的仇如琳的那张琴。

据郝发伦先生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和正春师曾经一同登门拜访过仇如琳先生。当时她家尚存有三张老琴,因保管不善,琴的品相已极其糟糕,有些琴面与琴底已然分离。那个年代老琴,尚无人珍惜,虽不至于当作烧火料,但也只是随意地堆放在屋内一隅。

那次拜访的主要目的,是那时刘师的学生多没有自己的琴,市面上也几乎无琴可买。想请同事陶宗宁会制作小提琴的那位兄长,对这三张老琴加以修复。当时的提议是将这三张老琴,修缮完成后,借一张琴给刘门弟子作习琴之用,想藉此缓解一下学琴者无琴可练的窘境。仇先生当场表示此事需斟酌,后来便不了了之,没了下文。

仇如琳先生,应该是殁于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

只是不知道这三张老琴,如今失落何方?亦或是早已化作尘土?

西晋·孙楚在《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曾经写过球琳重锦,充于府库。

,皆为玉名。“仇作姓氏时,与“球同音。

以上便是笔者所能找到的关于仇如琳先生的全部资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玉玲珑
后一篇:璆琳琅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