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琴•苏思勖墓《乐舞图》(唐)

标签:
苏思勖乐舞图古琴陕西历史博物馆胡腾舞 |
分类: 书画 |
苏思勖墓是一处唐代墓葬。1952年2月, 发现于西安东郊经五路。墓道斜坡形, 东西壁各有土龛两个。甬道南连墓道, 北接墓室, 砖券顶。墓室平面近于正方形, 边长 4.1米。出土有陶俑、陶骑俑及各种动物俑多件。墓门由石门、门楣、门额、门坎、门框等7件构成, 其上都有精美的线雕画,细线阴刻, 刻工细致, 图象生动。在墓室和甬道的砖壁上绘有壁画。墓室东壁为一幅由一胡人独舞、乐队伴奏组成的舞乐图。西壁为6长幅人物画。南壁绘朱雀图。北壁为玄武图。
苏思勖(670年—745年),官居银青光禄大夫,行(代理)内侍省内侍员外,爵封县伯。唐玄宗天宝四年卒葬。
如今《乐舞图》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乐舞图》原绘于墓室东壁,这是一幅中外乐舞交织的壁画:汉人乐师用胡汉不同种类的乐器奏起欢快的胡腾舞曲,胡人舞师伴之跳着奔放的胡腾舞蹈。画面展现了唐代胡汉民族艺术融合的盛况。
http://s16/mw690/003BCy7agy6KFvjl04fef&690
http://s12/mw690/003BCy7agy6KFvAm1Pt6b&690
这幅乐舞图壁画实际上表现的是:汉人乐师用胡汉不同种类的乐器奏起欢快的胡腾乐曲,胡人舞师随之跳着奔放的胡腾舞蹈,展现了一幅胡汉民族同台乐舞的情景和中外乐舞交织的画面。这正是唐代各民族友好交往、和睦相处的生动例证,是不同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的真实再现。
大唐盛世,音乐歌舞大行于天下。在政府机构中,太常寺是管辖音乐歌舞的机构,下设太乐署、鼓吹署和教坊,负责艺人的管理、训练和演出。专职的乐伎称“太常音声人”,盛唐时期,仅长安、洛阳就有上万人之多。在宫廷中,供奉帝王的有内教坊以及专设的女乐机构云韶院和宜春院。玄宗好乐,又设立梨园东部,乐工称梨园弟子(后世民间戏曲界供奉唐玄宗为祖师,并称演戏者为梨园弟子即源于此)。此外,在王公贵戚以及大官僚的家庭中,也养有私人乐队,供主人在家庭宴会上娱乐和招待宾客。《乐舞图》的墓主苏思勖,为开元、天宝时的高级宦官,故这幅壁画表现的应是墓主人生前灯前月下,华筵之上,乐伎即席表演寻欢作乐的景象。
http://s12/mw690/003BCy7agy6KFvEbMlZ9b&690
http://s7/mw690/003BCy7agy6KFvFI1r82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