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46年6月凯恩斯过世时64岁,如果能多活十年,他很有可能和弟弟Geoffrey(1887-1982,96岁,外科医师)一样,成为20世纪的重要藏书家之一。凯恩斯从中学起开始搜集古书,当时最重要的购买来源,是剑桥的“市场”(market-place)有一家著名书摊,老板叫做Gustave David。凯恩斯早已拥有数量不少的各式书籍,其中让他无限骄傲的,是一本巨大的 Baskerville版圣经(1763年版),那是家族朋友赠送的。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99/103/2227/144837139.jpg
David经营旧书有项原则:只要是廉价买入的就廉价卖出,罕见善本名著也如此,有些好书的价格低得出奇,凯恩斯因而得到许多助益,这样的交情持续到书商晚年。凯恩斯担任国王学院司库(Bursar)时,建造了艺术剧院(Arts Theater),他就帮David搬入位在St. Edward’s Passage的店铺,1936年David逝后由他儿子Hubert继续经营。
凯恩斯很早就对印刷精美、装帧高雅着迷,对于思想内容倒不很在意。他的审美观很排斥廉价平装本,这种见解和学术圈很不同:书籍的内容才是重点,外观只是虚荣。凯恩斯上大学时自创一套编目体系(但为时不久),给自己收藏的善本书分门别类。此事显示他在19岁时,已有可观的收藏量,内容还相当引人注目。例如他有一套亚当·斯密(Adam Smith)曾经拥有的三册套装书维吉尔(Virgil,古罗马奥古斯丁时期的诗人,公元前70年—前19年),内有斯密的藏书票。依此书的编号可看出,这是1902年3月5号,以半个Guinea(22克拉的黄金约4.2克重)向David买的。
他上大学时已拥有牛顿的《数学原理》首版(1686),上面注记:“大约1905年向David购入,价格4先令,他从Faringdon路买入,价格4便士(1先令=12便士)。”此时凯恩斯22岁,就对学术名著的首版深感兴趣,日后他还有更丰富的成果。20世纪初期在剑桥,是收藏古典名著的好岁月,凯恩斯的同学中,不少人对善本书也有高度热情,还自编藏书目录,相互展示,协助他人买名著。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65/104/2227/144837260.jpg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06/104/2227/144837301.png
有个著名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