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瑞香现今是很普通的花卉了,但在三十多年前我的老家,很有些传奇的色彩。我上大学前后那些年,家里一直种着瑞香,很大一盆,搁在院子里的砖地上,有时搬到窗台上。我的印象,瑞香相当珍贵,不易得,种好须费工夫。
传说它的枝子一年往前长一节,分杈为两枝。逐年成长,几何级数一样越分越多,植株慢慢繁茂起来,开花自然也越来越多。一盆瑞香,数一数茎的枝节,就知道养了多少年。这说法我没考证过,也可能张冠李戴,和别的木本花弄混了,但觉有趣,所以经年不忘。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30/105/2199/143016880.jpg
瑞香
瑞香的年头决定其价值,父亲种的一盆,颇有形态,长势也好。县城种花的圈子不大,谁家有什么花,大家都知道。有一年放假回去,听妈讲,县直某机关想要这盆瑞香,出价八百元,我爸不舍得。父母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我在学校,一月的零用钱是十元,八百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瑞香是常绿小灌木,枝叶委婉精致。杈丫有形,不会恣意疯长,像夹竹桃那样乱抽长条,特别适合盆栽。
瑞香开花,香气浓烈。这个科属的花,似乎都是这样,香型也差不多。书上说,瑞香花有黄白紫三种颜色,我家种花很多,记不清那盆瑞香是什么颜色。
我常年东坡诗文不离案头,但得到冯应榴的《苏轼诗集合注》很晚,之后又蒙朋友寄赠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于是每有闲暇,便读上几页或几十页苏诗,以年谱为参照,看他作诗当日的事迹,诸多生活细节一一浮出,夜深人静,东坡便宛如在身边,音容笑貌,无不毕现。如无这两种书,很多作品一晃而过,比如这首《次韵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也就不会勾起我的回忆和联想了:
上苑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
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