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她》来治治你的公主病

(2017-03-13 12:00:41)
标签:

杂谈

​​

​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没有因《她(Elle)》而拿到8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好遗憾。在纽约办独立制片影展的朋友说:“她就是那样啊!”意思是她的表演一成不变。我持不同看法,毫无变化也许是演出太多同类型电影产生的错觉,也或许正因她擅长近乎残酷的冷漠,让电影人有同类型作品便找上她,即便她有上百作品也无法忘记那近乎偏执的画面。更重要的,她那无惧皱纹的自然老,让微细表情很有震撼性感染力,观众毫不费力地毛骨悚然,像吃到五万SHU(Scoville Heat Unit)度辣椒素,刚好扎痛你的神经。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3/ninja148937634144235.jpg

《Elle》算是于佩尔作品里相对温和的,仍叫人如看惊悚片般胆颤心惊,分不清正邪难断善恶,却逼迫人直达人性底层,检视何谓是非。我相信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女人,彻底丢掉道德包袱,找回自己的是非,从哪里失去贞洁,便在哪里痛快地还击,干脆利落,眼睛都不眨一下。贞洁与否,自己决定,无需旁人置喙。

《茱莉小姐(Miss Julie)》刚好站在《Elle》的对立面,十九世纪末的女人,除了童真,一无是处。《茱莉小姐》被改编多次,堪称经典,我相信这种没了童真便失去自我的故事,无论中外,在十九世纪是常态。既然被一再拿出来重新制作,显见得即便是相对开放且距离缩短的当代世界,仍存在着同样的荒谬。一个没有自我又不具备怜悯心的女人,拿身份地位来目空一切,内心的空洞,在身份遭受质疑时瞬间瓦解,从前要求男人像狗一样伺候自己,下床后,自己变成了舔拭男人的狗。

《Elle》与《Miss Julie》都是强势女人的叙事,同样是演员不多的小成本制片,后者甚至只有三名演员在一栋古堡里互动,事件发生在1890年某个仲夏夜,一日夜间,击溃堡垒,天地变色。

等同颤栗的效果,想起最近网路几篇文章攻击女性的公主病、绿茶婊与圣母婊等等,《Elle》坦然地告诉你:无论我是什么婊,都跟你无关!Fuck Off!许多男女关系,或者男男与女女的关系,除当事人的愿打愿挨外,旁人真的无法过问,甚至根本看不懂,没有是非可言。就像她在遭受性侵后,为何选择不报警?警察能解决的事情,还需要弱女子亲自动手?哭诉有用吗?朋友们帮得上忙吗?她甚至为儿子跟家暴前夫维持朋友关系,但绝对不给复合的机会,单凭这点,有几个女人做得到?

《Elle》女主是一家赚钱公司的老板,《Miss Julie》则是古堡里的唯一千金,两人都有绝对优势主宰自己人生,前者遭遇的困境与灾难远比后者恐怖得多,而后者因常年养成公主病,近乎不堪一击,却恰恰是大部分女人的通病。自己搞不清情欲与爱的界限,却强索所有人的怜爱,高高在上的位置,源自人心虚幻的投影,一旦识破,便无立身之处,不过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床戏,何至于要了自己的一切?于佩尔的她,正好是茱莉小姐的解药,自己面对自己动手,所向披靡。

在看《Elle》时的着急,跟《Miss Julie》带来的焦虑全然不同,前者是步步惊魂,后者则叫人想冲进银幕,把茱莉小姐毒打一顿。这种凡事想当然尔却不用大脑的人格,依赖成性,把持着地位与女性的双重姿态,误以为任性是天职,在别人赋予的保护伞瓦解时,自己也像导演刻意爆闪在脸上的阳光,近乎卑微地在日出烈阳下消解。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