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子之手,与子同病

(2017-03-13 11:44:58)
标签:

杂谈

​​

​多年前,一位才子总结男女关系说:男人女人,就像冬夜里的两只刺猬,离得太远怕冷,离得太近怕扎着。

这位才子还写了篇小说,叫《围城》。他老婆看了说:靠!这围城,不就是婚姻吗?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要出来。

令人奇怪的是,这位老婆见了如此抱怨婚姻状态的小说,并没有痛骂作者三观不正,反倒觉得好得不得了。钱钟书与杨绛二人的姻缘,一直被民国迷、真假文青们慕为仙侣、津津乐道。却没想到钱老先生骨子里对婚姻的态度,竟然是这般消极颓废、无能无奈!要知道,钱老先生写小说对婚姻冷嘲热讽的时候,他老婆正在厨房里劈木柴生火做饭当老妈子、伺候着啥事儿不管的老公呢(看杨绛回忆)。按今天的话说,这厮哪里是什么巨匠,分明是个“巨婴”。钱杨的这种关系,如今暴得大名,叫做“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杨绛的这种行为,按今日女权标准,是把受虐当爱情,将被踩当美德,拿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冒充宗教信仰。按这标准,为男人献身的,是丢人;为男人说话的,是叛变;为男人付出的,是无脑。女人要为自己而活!所以今年三八节,漫天声讨直男的义愤填膺,一片老娘起义的豪言壮语。女性主义革命,早在网络上虚拟成功了一遍。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3/ninja148937345986281.jpg

不过,这其中,也有女性反思自身的声音。有说中国女人自己得了“公主病”的。因为她们只会撒娇邀宠,胡搅蛮缠,非要“你得无条件地宠爱我”、一旦不遂就怨声载道;也有人说不对:中国女人生存环境恶劣,没本钱得“公主病”,只配得“圣母病”;为家庭男人不断付出,丧失自我,还沉浸在“我很伟大、我牺牲太多”的幻觉中。这些女大夫给自己会诊的结果,莫衷一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女人,其实有病。

中国男人看到这些诊断报告,幸灾乐祸之余,很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因为早从鸦片战争起,他们就是“东亚病夫”,病入膏肓,早已恬不知耻,自暴自弃。沉疴未起,近年来又生出“直男癌”“巨婴症”“厌女症”等多款新型疾病。看到女人也生病,仿佛见到西施蹙眉,很想“执子之手,与子同病”,让人惊愕之余,突觉温馨。不过话说久病成医,老病号对于疾病这东西,多少有些了解。

法国学者福柯告诉我们,人类疾病种类和定义的变化,并非客观的知识,其实意味着权力对社会关系的重组。比如,精神病,在中世纪,不被认为是一种“疾病”。那时疯子杀人,要立刻处死。可现在大家认为,这是疾病,需要治疗;杀人的精神病人,可以免责。再比如,读书读不通的,以前人们以为就是蠢到家而已;现在发现是“阅读障碍症”(dyslexia),得治,还不能责骂歧视。

同理,需要男人关爱呵护照顾的,以前并不觉得怎样不妥,现在叫做“公主病”。对于老妈老爹的情感依恋,过去被赞为 “父(母)慈子孝”的一部分,现在统称“巨婴症”。现代社会关于疾病的概念,总在不断增多,不停变化。其实,变化的不是这些疾病现象本身,而是社会对于这些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当代社会,谴责任何性别上的歧视,不符合这新标准的,都成了病态。

可问题是,动不动把人称作有病的,本身就是对疾病的最大歧视。把大男子主义、对女性不敬称作“直男癌”的,你考虑过真有癌症的病人的感受吗?一味将疾病当作污秽、错误、恶心事物的代名词,是不是有点不尊重人家真病人?再说,不幸身染顽疾的患者,难道不是最需要理解关爱同情吗?怎么反而成了鄙视嘲弄辱骂的对象了呢?

这好比肥胖,在古代只是个生理特征,不但不是病,反而是富裕悠闲的社会地位的象征——毕竟,人家不用下地干活;可现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评为残疾的一种;在欧美,肥胖是决不能随便拿来开涮鄙视的。说不定有一天,“直男癌”“巨婴症” “公主病”“圣母病”也会像肥胖一样荣登全球认证的疾病之列,成为需要全社会关爱同情理解的精神残疾。总之,既然是病,我们就应该共同帮助这些中国病人,早日康复。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