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父亲读古诗

(2017-03-04 12:15:15)
标签:

杂谈

前几天和毕飞宇通电话,聊我们都喜欢的李商隐。他自谦说如果要和我对谈李商隐,他得好好做功课。我倒也没有和他对着谦虚,而是承认自己外国文学实在读得太少了,是个大缺欠。他马上说:这不能怪你,是你从小的环境里中国古典文学这一面太强大了。

毕飞宇也许是想安慰我,但他说的也是实情。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让我开始背诵古诗。这句话现在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个几十首古诗,好像幼儿园都不好意思毕业了,但是相信我,这在上世纪70年代,约等于今天有人让孩子放弃学校教育、在家念私塾那样,是逆时代潮流的另类。我是带了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我父亲手书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的。父亲给我开小灶了,我当然非常开心,但是那种喜悦的质感并不光滑,而带着隐隐不安的刺。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43/6/2191/142471548.jpg

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窗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然后,应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当时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完全不明白,杜少府,肯定是姓杜名少府了(呵呵),但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换油人?古代的人,拿什么换油?我有时候看到人家拿家里的废铜烂铁和鸡毛换糖给孩子吃,可是母亲没有这些“家底”,从来都是用钱买的……哎呀,我想到哪儿去了!继续背,“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到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少小离家老大回”,“黄河远上白云间”,“早发白帝彩云间”“两个黄鹂鸣翠柳”……有首诗印象深刻:“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当时我已经上学了,明明老师告诉我们,要说:一杯水,一朵花,一棵树,这个人却说花是一个一个的,不过这样说,好像一朵朵花都成了一个个人,很好玩呢。

当时完全不会在意作者的名字,现在回想起来,贺知章、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还有我后来膜拜的王维都很早出现了,但没有我后来很喜欢的李商隐、杜牧。

词。李后主、苏东坡、辛弃疾,后来父亲和我经常谈论的这几位,都是很晚才出现的。我背诵的第一阙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更离谱的是,当时这阕词因为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比如“凭”字我用铅笔在旁边写上“平”字,“靖”旁边写上“静”,才啃了下来),然后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到这阙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提出来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从襁褓中开始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大概是1977年或者1978年吧,父亲不知是到南京还是北京出差,给我带了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就是一张张书法的黑白照片,其实很简陋,但是我爱不释手,天天拿着看,翻来覆去地看,其中有一张我背熟了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就胡思乱想:五溪,是一条溪的名字吧(又只能“呵呵”了),大概像离母亲工作的学校不远的木兰溪,是清澈见底的淡蓝色的吧?夜郎是什么地方?好奇怪的名字。这张书签上的字体是行书,我觉得和李白的诗很配。还有一张是我没有背过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是用一种“奇怪”的字体写的(后来知道是隶书),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这个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但是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自己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当时母亲在我对面批改中学生的英语作业,我没有打扰她,而是一个人安静地体会那种无声无息从天而降的幸福。可是,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什么要人上进的意思?可能是我没读出来,还是理解错了?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