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力航海的最后岁月

(2017-03-03 11:39:04)
标签:

杂谈

撰文/罗杰·克劳利

翻译/卷耳

印度洋——那片从东非延伸到爪哇(java)和苏门答腊岛(sumatra)的巨大海域——面积是地中海的20倍,是世界上最具战略意义的水道。在世界各地运送货物的复杂海上贸易航线中,印度洋位居中心。80%的世界海运石油贸易,都要通过印度洋上的关键要塞。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54/129/2190/142437799.jpg

这片海曾在人类历史上扮演过主要角色;东西方之间在这片海域运送货物,传递思想,人群往还,这样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它也是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交流场所。它让古罗马得以和印度贸易;将香蕉从东方引入非洲;将伊斯兰教从远至印度尼西亚的亚洲中心地带扩散出去;把明王朝郑和的宏伟舰队,载到远至东非的海岸;令葡萄牙人得以将欧洲和东方联结在一起,抵达中国和日本;后来又襄助荷兰和英国海上帝国的发展。沿着这片大海的海岸线,涌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类社群,他们随着季风的季节性律动来回迁徙,创造丰富而多样的文化。最近,海洋已成为新形式海盗的牺牲品——比如由经营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海盗带来的海盗行为。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55/129/2190/142437800.jpg

在欧洲人于15世纪到达这里之前,没有人曾垄断这片地域——它太广阔,也太复杂,亚洲大陆的强权于是将大海留给了商人。当时这里曾有小规模的海盗活动,但没有战舰,也没什么领海的概念。明朝的豪华舰队曾是仅有的海上超级力量,它们曾来过又撤离。印度洋是一个广阔且相对和平的自由贸易区:超过一半的世界财富通过其水域传播,这个贸易共同体,由许多参与者共享了。人们说:“上帝将海洋赐予所有人共享。”它的主要商人团体,基本由穆斯林构成,稀疏地散布在印度洋的沿岸——从棕榈树拱卫的东非海岸,到东印度盛产香料的岛屿。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靠的不是刀剑,而是船舰甲板上的传教士和商人。

在发动机时代到来之前,航行在西印度洋水域的传统帆船是单桅帆船,这个名字指代一大类细而长的帆船,这些船都有三角形的船帆,大小不一,各地的设计也不同,既有五到十五吨、适合海岸作业的航船,也有几百吨的远洋航船。历史上的这种航船,船体的板条都是用椰子绳缝起的,并不使用钉子。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56/129/2190/142437801.jpg

正是在这样的帆船里,水手辛巴达(Sindbad),阿拉伯伟大的传奇故事《一千零一夜》中许多故事的主人公,开始了他的航行。那个世界,那种生活方式,早已从现代世界中消失。不过,最近我一直在阅读一本有关辛巴达世界和印度洋贸易的旅行书,它名为《辛德巴德之子》,描述了印度洋上老水手的生活,作者是一位名叫艾伦·维利尔斯(Allan Villiers)的澳大利亚水手、作家和摄影师。这本书记录了风力航海最后的岁月。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938年至1939年,维利尔在一艘阿拉伯单桅帆船上度过了六个月的时光,从科威特启航,沿东非海岸而下,再返回原处。这本书描述了印度洋航海的传统生活,回溯了数千年的岁月,内容着实令人着迷。

维利尔设法登上一艘大型木制单桅帆船,“正义的胜利”号,与船员一起生活,学习阿拉伯语,在其严厉又专横的船长Nejdi手下,观察并参与船上的工作生活。“胜利”号对现代化不作任何让步。它没有收音机,除了罗盘没有别的导航设备,而且晚上也没有灯。巨大的三角帆由船员人工操作,他们得展示出非凡的身体耐力才行。每个人都睡在甲板上,在星空之下或者在雨中,同时,帆船沿着东非海岸航行,做着买卖,运送乘客,也走私货物。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