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涯风雪林教头

(2017-02-25 09:00:32)
标签:

杂谈

​我喜欢南方的细雨,不喜欢北方的大风雪。无风时静悄悄的雪,在昏黄的街灯下飘洒,弥散出童话和梦境般的温馨。不太冷的早晨,立脚高处,远望平野白茫茫一片,也是相当好的画境。可惜下雪时常常伴着凛冽的寒风,这就不免狼狈了。

雨也一样,要看具体情形。记得小时候,用的还是油纸或油布伞,虽然不像江南那样讲究,染作红色或绘了清丽的图案,而是简单的原色,但映衬于春天的鹅黄嫩绿和万紫千红,自有素朴的韵味。

希区柯克的影片《驻外记者》的开头,刺客开枪后混入雨中的人群,警察从台阶上往下看,只见大街上蘑菇样的一朵朵黑伞,不见伞下的男女。虽在惊险片里,却是抒情的味道。南方美丽的油纸伞,正如娇嫩的荼蘼,经不起恶风蛮吹。因此你可以想象,一把伞缓步在乡下的泥径上时,天地之间该多么安静。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2/ninja148783900589447.jpg

雨雪之分,是南北之别,是宋词的两派,是两种际遇和情怀。

中国的古诗词里,雨雪风霜,触目即是,但写雪显然比写雨更容易出彩,大概因为雪有颜色和形态,雪后的山河,旧貌全失,如妆后的佳人,忘了岁月,也忘了哀愁,尽管梦很快就将醒来。

在古典小说里,作者往往在情节吃紧的地方来一场大雪,铺开画面,揉碎时间,借此诗情大发,作浓墨重彩的畅快描写。读《三国》,三顾草庐的其中一次,有雪,有梅,有骑驴的高士,何等从容风雅。读《水浒》,谁会忘记林冲雪夜上梁山?他枪尖上挑着酒葫芦,在大风雪中蹒跚而行的形象,搅动了多少文人志士的满腔勃郁之气?读李开先的《宝剑记》,听李少春的《野猪林》,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这一点。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2/ninja148783904487254.jpg

弥漫宇宙、覆没万物的雪,是一个人的胸襟,是浇胸中块垒的酒,而酒后激发出的豪情,又像大雪一样混茫无际。高潮戏之后,林冲投奔到柴进的庄子,故事节奏慢慢平缓下来,然而见证了一切的雪,并没有消停,似乎拿定了主意跟随林冲,聚光灯一样不弃不离,给他一个氛围,这氛围从激越逐渐转为姜夔式的抒情:

“且说林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著满天大雪。林冲踏著雪只顾走,看看天色冷得紧切,渐渐晚了,远远望见枕溪靠湖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著。林冲奔入那酒店里来,揭开芦帘,拂身入去,倒侧身看时,都是座头,拣一处坐下,倚了衮刀,解放包里,抬了毡笠,把腰刀也挂了。”“被雪漫漫地压著”,形容得多么好!姜夔的“千树压,西湖寒碧”,就是这个“压”字。

在这样一座仿佛出自倪瓒和石涛画里的酒店里,梁山泊上一个寻常的小头领,也透出不凡的气势:

“林冲吃了三四碗酒,只见店里一个人背叉著手,走出来门前看雪。那人问酒保道:“甚么人吃酒?”林冲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著一双獐皮窄靿靴;身材长大,相貌魁宏,双拳骨脸,三叉黄髯,只把头来仰著看雪。”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