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历史上有好些人,官做得不小,事儿也干得不小,但是,由于没有特别的轶事,名头就是不响,甚至被人遗忘。江苏督军李纯,就是这样一个人。
现在知道李纯的人不多,即使知道,也无非是两件事,一件是他捐了50万元的遗产给南开大学,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了。另外一件事是,他是少见的在任上自杀的督军。
其实,在北洋系里,李纯的资格很老。他是李鸿章办的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仅仅比北洋三杰晚一届。在袁世凯的小站新军里,他长期做随营学堂的教习,小站的老人,有好多都是他的学生。后来带兵,也是一把好手,深得官佐和士兵的爱戴。他的部队,一直到他死的时候,都是小站的风格,点名发饷。
http://img1.gtimg.com/microblog/pics/hv1/100/138/2177/141594715.jpg
早在1906年新军的南北军对抗演习,他带领一个协(旅),奔袭十几路,包抄南军,使北军获胜。十几里路一路跑过来,他这个协统没有马骑,跟着跑,让观战的西方武官翘大拇指。在北洋军早期的历史上,最硬的两场战役,他都是主力。一场是辛亥革命时打武汉,一场是二次革命时打湖口。后一场,是他包圆的,仗打得比他老上司冯国璋还好,因为对手是国民党中最凶悍的李烈钧和林虎。仗打完了,他就成了江西都督,独当一面了。
李纯是个武人,但喜欢文事。一笔字写得很娟秀,丝毫没有武夫的味道。平时往来的,也都是文人墨客。喜欢提拔的将领,都是秀才出身的。齐燮元一个近视眼,练兵打仗本事平平,就因为是秀才出身,得到重用,最后还让他接了班。文廷式的弟弟文龢为人贪刻,名声很不好,但就是有点文名,先是被委任的烟酒局长,后来又被李纯推荐为江苏省财政厅长,惹得江苏舆论大哗,累及李纯也跟着挨骂。
张勋复辟失败,冯国璋以副总统的身份,进京代理总统。遗下的江苏督军给了李纯。江苏是中国一等一的好地方,从江西到了江苏,等于是提拔了。但是,临走的时候,身边的人见李纯闷闷不乐。想了好久,才明白是因为没有人送万民伞。其实李纯在江西,挺规矩的,当地人还算满意。之所以没送,是觉得那是帝制时代的风习,不知道这个将军好不好这口。经李纯身边人的提醒,大家忙不迭地送伞,而且还组织了卧辙小分队——一干人等假装钻到车底下去,不让车走。这回,李纯高兴了,乐乐呵呵地倒了南京。
http://img1.gtimg.com/microblog/pics/hv1/101/138/2177/141594716.jpg
那个时候,割据一方的军头,等于是军阀,凡是军阀,对地盘都很在意。民国的时候,上海是属于江苏的,但从冯国璋开始,这个地方就一直不归江苏管。那可是快肥得流油的地方,光每年的烟土税,就可以养几个师。另外一块地方,是徐州和海州,一直被张勋占着。冯国璋两块地方都想收回来,但是,都没有动。占这两块地方的,都是北洋自己的人,冯国璋这样的老派北洋人,抹不开脸。
到了李纯当家的时候,事情闹得更加过分。上海不给江苏也就拔了,段祺瑞给了他的亲信卢永祥,又让卢永祥兼了浙江督军,等于把行政区划上属于江苏的上海,划给了浙江。而张勋失败了,成了通缉犯,张勋的部下张文生和白宝山部,该归江苏管了吧,没有,给了安徽督军倪嗣冲。等于说,徐州和海州,江苏还是收不回来。
以当年李纯的实力,收回上海也许有点困难,但收回徐海,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李纯都忍了,不仅忍,还时不时地给张文生和白宝山送点钱去,把好人做到底。
李纯没有多少野心,江苏这块地方,有了江南和江中,对他来说,够了。江苏是个士绅力量强大的所在,张謇控制的江苏教育会,一言九鼎,江苏士绅后来才发现,换了那么多的人,最好的,还是李纯。
李纯是个军人,可是,他越来越不喜欢打仗了。不仅无心在北洋系内部开战,而且对段祺瑞武力统一,对南方用兵也深深地不以为然。正因为如此,在段祺瑞派的湘督傅良佐被赶出来的时候,他才带头呼吁和平。然而,他的这个行为,在后来北洋系的天津会议上,遭到群起而攻之,被认为是败坏了北洋团体的志气,长南军之威风。有人甚至要求要惩罚他,只是由于冯国璋压着,这事才了了。
可是,时隔不久,冯国璋突发奇想不告而别地南下之举,又将他放到了火炉上。虽然人们都说他是直系,但是,段祺瑞也是他的老上司,当年关系也不错。就他而言,并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以他为首的长江三督,虽说跟冯国璋走得更近,但说是要他们,尤其是李纯跟皖系开战,却是根本不可能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