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针灸与烹饪为什么那么独特

(2016-12-30 14:00:39)
标签:

杂谈

中国针灸之学,主要是要寻找穴道,在汉代,针灸学者大约已经认识一百八十个穴道,而今天,据说已经找出的穴道,有七百多个。不断增加的过程,大约是从偶然发现,不断地验证,确认新穴道的所在。针灸医师有一个特别的名称“阿是穴”,“阿是”乃是江南方言“是不是?”也就是说,医生碰到了一个穴,有了反应,就问是不是这里?逐渐累积,医者认识的全身穴道,就不断增加了。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2/ninja148306608814856.jpg

人体穴道,从头顶上的“百会穴”,到脚底的“涌泉穴”,在今天一般的医书和“铜人图”上,大概确定的有三百多处。从这些穴的名称,有的称为“关”、”门”、“口”,有称为“府”、“库”、和“海”、“泽”、“池”:种种不同的名词。这些名词串连在一起,给人的感觉,人的身体俨然是个立体的地图:有的储存点,像“府”和“池”;有的是通过的关口,例如“关”和“口”;最多的才是“穴”,既是储存基地,又是可以穿过的通道。在这些交叉点上,以针刺穴,就等于在今日公路系统上,有个地方设了个“改道”的标志,将交通引向另外一条代替的道路。针灸之学认为,“气”堵塞,即会招致疾病。治病之道,必须找一条替代路线,暂时开通。或者在塞车的地方,有计划地控制车流,纾解阻塞的现象。

从如此比喻,今天经常开车出门的人,必定能够体会针灸之学的理论基础,也就是拿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将大宇宙之中,发生的现象,引申为小宇宙中,“能量”的流转。针灸之学的通与滞,也可能由于身体受到外来影响,干扰了原来的流转系统。例如,不应当多吃的食物,造成了身体内部累积的营养比例不适当;不适当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平衡。凡此外来因素,或自己本身的反应,都会导致身体各部分的失调,而引发疾病。针灸的处理,或是疏通塞车,或是借用别处储存的“能量”,转移到病患所在,调整其失调之处。

这一套理论,基本上也建立在人体本身是一个自然平衡系统的观念,在失调的时候,藉由人体本身趋向平衡的能力,矫正身体的偏差,和因此发生的病患。针灸和传统医疗一样,都假设人体本身是自足的,即使有外来干扰,也可以人体本身调整,将外来干扰引发的病患,设法消除。中国的医疗理论,缺少对于细菌和微病毒的认识,于是,中国医药对于传染病,和其他因为感染而发生的疾病,并没有解决的办法。中国文化中,小宇宙和大宇宙互相呼应,这一个形上学理论,影响中国人身心,也影响中国人的世界观。

与中国医药理论相通的,则是中国的烹饪学。也许从五行观念中延伸而得,也许是直接的体验,中国的烹饪之道,讲究“五味”的配合与均衡。“五味”,甜、酸、苦、辣(辛)、咸,一道好菜,有五味彼此配合平衡,才有味道。“五味”代表了“五行”,又间接说明了,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