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
苏东坡离开黄州以后,朝廷 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直牵挂着苏东坡的宋神宗赵顼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即位,宋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此时以太皇 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有史学家说,历史上母后当政时代,常见朝纲不振、大权旁落的现象,或则奢逸享乐,有政失修明之弊,唯有宋朝摄政的三位母后,却都知人 善任,精勤政事,以厚德宽仁,享誉后世,这是宋史的一大特色。
宣仁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 宋神宗的生母,虽一介女流,却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稳健的政治手段,有人称她为“女中尧舜”。在这危难之际,她的目标,就是重塑大宋帝国的和平与繁荣。她 追念儿子神宗的遗意,复官苏东坡为朝奉郎,很快又任命他为登州知州。与此同时,她又把目光投向正在洛阳独乐园里潜心修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其实宋神宗驾崩,司马光专程入京吊唁皇帝,只是身份敏感,没敢逗留,像一股迅疾的风,来去无踪,等宣仁太皇太后想到召见他时,他已在返回洛阳的官道上。太皇太后派人去追,终于追到了司马光。他们问道:“目前为政,应先做什么?”司马光说了三个字:“开言路。”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2/ninja148170398628938.jpg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大宋王朝掀起了“不满现实,人心求变”的舆论浪潮,有数千件上诉状聚集在皇帝和宣仁太皇太后面前,内容几乎都是指责前朝新法脱离实际,致使民生维艰,民不聊生。
六 月里,吕公著应召至京,任尚书左丞。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荐人才,他向朝廷提供的人才名单里,苏东坡赫然在列。有意思的是,他给苏东坡这位饱受御 史台折磨的正直官员安排的职位,正是言事御史。旋即,一匹快马驰出汴京,飞奔洛阳,将一封密札送到司马光手中。这正是太皇太后密送司马光的人事名单。司马 光见札,写了一纸复奏,特别保荐者六人,与吕公著所荐一模一样,而其他推荐的人选中,苏轼、苏辙兄弟均在其列。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有极好的家世背景,而个人立身处世,品德谨严,学问渊博,都是以尊重传统为重要立场,视疏减民生疾苦为自己本分的君子人,所以历史学家笼统地称誉他们为‘元祐贤者’,称元祐为‘贤人政治’”。
不久,司马光受命知陈州,前往汴京入见皇帝和太皇太后,当即被太皇太后留下,任命为侍郎。
此时的司马光,已经在洛阳的繁花清阁中闲居了十五年,天下人依旧把他当作真正的宰相,称他为“司马相公”。皇城里的卫士们见到司马光,都把手放在额前,悄悄地说:“此司马相公也。”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2/ninja148170415021482.jpg
司马光此次入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可见人心早已思变。他走到哪里,老百姓就跟到哪里,集体围观,以至于汴京的街道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马不能行。有人喊道:“相公不要再回洛阳,在天下前作宰相,百姓才有活路。”当司马光谒见宰相时,百姓们居然抢占了宰相官邸对面的屋顶,骑在屋脊上,也有的爬到树上,等候司马光的出现。
对于京城的这些变化,已被调任登州的苏东坡有所耳闻,但直到十月里自登州还京,被事先得到消息的百姓拦阻于途,让苏东坡为他们讲话,说:“请您转告司马相公,不要离开朝廷,好自珍重,才可以活我百姓。”苏东坡才意识到,原来那些传说,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