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最早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过被霸凌的经历。小学曾经因为被同桌男生欺负而不敢上学。初中延续了小学的经历,跟家人和老师反映,两方不约而同暗示是我自己的问题:你肯定招惹人家了。开始自己还击应对后,被女班主任看到,又被单单提出来教训:一个女孩子动手打人以后会遭报应的。
13岁我就知道被“荡妇羞辱”的感受了。
霸凌终于终止在初中毕业前。尽管表面上看,霸凌结束于我开始动手报以武力和口头还击(大部分方言脏话是这时候学到的),但我无法认可“以暴制暴”的口号 。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2/ninja148168204877339.jpg
讨论应对霸凌的方法之前,先来看看目前对霸凌的定义。对霸凌定义的要点有3个:攻击性行为是违反个人意愿的;有明显的权力或力量不平等;以及这类行为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迹象。这个标准也在持续修正中,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就将“反复发生”这条标准去掉了。
有些认为霸凌应该以暴制暴的观点,实际上是把霸凌“大事化小”为孩子之间的社交方式:“小孩子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打回去就行了。“这就是首先明确霸凌和玩闹界限的重要性。
正常社交范围的打打闹闹确实是有的,但不能因此无视给一部分孩子造成心理或身体伤害的严重攻击行为。2010年英国一个覆盖25万多儿童和青少年的霸凌调查报告显示,接近一半的人经历过霸凌,而早年经历过霸凌的儿童,到青春期时出现自残行为的比例,比没有受过霸凌的同龄人高出3倍。其他被霸凌后遗症还包括逃学、离家出走,出现慢性症状和自杀等。
尽 管国内的霸凌状况缺乏数据,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2014-2015年,经媒体曝光的校园霸凌事件就有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黄 山市高中女生被同班男生下“春药”,屡见不鲜的中学生殴打同龄人视频,及许多人记忆中上下学路上被勒索的经历……校园霸凌在我国得到立项关注虽然是最近的 事,但它的长期存在是难以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