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清代江南已经开始控制人口了

(2016-12-01 16:15:30)
标签:

杂谈

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是如何做到的呢?换言之,江南人民究竟采用何种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呢?

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在近代人口控制手段出现以前,只有自然灾害、疾病和战争能够阻止人口增长。这种观点的一个默认前提,就是把近代以前的人口行为,实际上视为一个人们无法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自然生物繁殖过程。

这种观点近来已受到一些人口史学者的挑战,例如李中清指出清代中国已知道并且已使用多种人口控制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积极控制”(positive checks,主要手段是溺婴)和“预防性控制”(preventive checks),而后者又可分为“非婚控制”(checks without marriage,即推迟结婚、通过增加独身和减少纳妾等降低结婚率,等等)和“婚内控制”(checks within marriage,指通过节制性生活来增大两胎之间的生育间隔、将最后一胎的生育年龄提前,等等)。由于清代中国所使用的人口控制方法比近代以前的欧洲更多而且更有效,所以中国已婚夫妇的生育率低于近代早期的欧洲已婚夫妇的生育率。

李中清所说的这些人口控制方法,在清代前中期的江南是否得到了运用?除了这些方法外,江南还有无其他的人口控制方法?由于史料缺乏,过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在此多作些讨论。

(一)“天地调剂法”对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变化的影响

18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人口学者洪亮吉认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方法是“天地调剂法”,即借助自然灾害和疾病来减少人口(实际上就是马尔萨斯主义所谓的“积极制约”)。自然灾害和疾病对清代江南的人口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使得人口增长速度低于明代。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2/ninja148057709150355.jpg

据郑肇经的统计,明代和清代前中期江南发生过7次特大水灾和6次特大旱灾(所谓“特大”水旱灾,指受灾面积超过江南地区的2/3,并且灾情特别严重的水旱灾)。其中发生在1644年以后的特大水灾只有2次(1823、1849年),特大旱灾则有3次(1679、1785和1814年)。由此可见,清代前中期江南重大灾害的发生频度比明代低。从对地方志中对于这些灾害及其后果的描述来看,最为严重的水、旱灾也都发生在明代(最严重的水灾发生在1544-1545年,旱灾则发生于1608年)。

而且,由于清代江南与外地的经济联系远比明代紧密,如果遇到同样程度的灾害,清代江南人民可以从外地得到更多的生活资料来度过灾荒,死于饥寒的人口比例肯定会降低。此外,由于灾期可以得到衣食,灾民身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死于与灾害有关的传染病的可能性也会减少。从这些情况来看,自然灾害不是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