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eonard cohen, 抑郁的情圣,痛苦之王

(2016-11-12 16:38:32)
标签:

杂谈

​11月9日,我鬼使神差地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微信之父张小龙饭否日记里的一句话:“等我老了,我希望拥有Leonard Cohen的声音”。当时我根本不会知道,Cohen已于两天前离世,并将在两天后刷爆朋友圈。

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上午,看到Cohen去世消息时的震惊和难过。过了好久好久,我才缓过神来。

怎么会?!9月21日,Cohen82岁生日这天,刚发了新专辑《You Want It Darker》啊!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27/69/2154/140081672.jpgcohen, 抑郁的情圣,痛苦之王" />

其实一切早有征兆,只是没人愿意相信。

“我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Cohen在今年6月的一期《纽约客》里如是说。同一篇文章里,还有他写给临终的前女友Marianne Ihlen的话:“我想我很快就将步你的后尘。”(Marianne于7月28日去世);Cohen官方曾数次声明2013年巡演后永远不会再有演出;《You Want It Darker》笼罩在一片沉重的气氛下,听起来就像一份“音乐遗嘱”,里面尽是《Leaving the Table》《Steer Your Way》这种关于深沉的告别和死亡的歌。

10月13日晚,《You Want It Darker》试听会上,Cohen“澄清”说:“我有点夸大其辞了,我想永远活下去。活到120岁。”他说这番话的时候神色轻松,心情愉快,于是我们就信了,都松了一口气。

现在看来,之所以“澄清”,一是因为《纽约客》的文章让人疑虑重重,二是因为他想把大家的注意力从“音乐遗嘱”引开。

历史惊人的相似。今年1月8日,David Bowie发表了他的最后一张专辑《Blackstar》,这一天,同样是Bowie的生日。两天后的1月10日,Bowie便与世长辞。

原来他们都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所以花光所有力气,再给这世界留下一张专辑。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30/69/2154/140081675.jpgcohen, 抑郁的情圣,痛苦之王" />

Cohen的儿子Adam说,父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创作。《You Want It Darker》,是在压缩性骨折的病痛中录完的,当时父亲吃饭、睡觉、创作、录音都在一张骨科椅上。可即便如此,父亲还打算再录两张专辑。

但《You Want It Darker》真的是一份“音乐遗嘱”。

Cohen有着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他出身犹太富商家庭,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之后半路出家闯入乐坛,这时年已三十好几。

女人如何成就了Cohen

我第一次听Cohen的歌是在1997年,是一张致敬专辑,叫《Famous Blue Raincoat》,收录了美国女歌手Jennifer Warnes翻唱的九首Cohen作品。那些隽永动人、苍凉深沉的旋律和Jennifer坦荡绝美的声线征服了我,我开始进入Cohen的世界。当时我有所不知,在美国,同样也有大量的乐迷因为Jennifer的这张翻唱专辑,改变了对Cohen的印象或开始聆听Cohen。事实上,《Famous Blue Raincoat》为Cohen第八张专辑《I'm Your Man》的商业成功铺平了道路。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