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光深处的诗意烟火

(2025-09-27 13:59:50)
分类: 评论

时光深处的诗意烟火

——龙歌散文随笔集《又到炎炎蝉鸣时》览要

/叶大洪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生活的城市还保存着许多开放式居民小区,比如斗潭小区。该小区处于城市要冲,人流量大,卖菜的、上学的、寻医的、谈恋爱的、胳膊底下夹着公文包出差在外的……穿行于居民楼下,往来而不绝。一到晚上(尤其是夏天),华灯升起,大排档收拾齐整,擦亮双眼,恭候各路吃货;吃货们也绝不会令大排档失望,三三两两从夜色中钻出来,那情景分明是:我正好想你,你正好出现在我面前。他们或两三位,或七八位,围坐在桌前,吃香喝辣,不亦说乎。大家由陌生而相识,由相识而莫逆。

我与龙歌便是在那时认识的。他为人处事比较诚挚因着各人情况差异,每回啤酒启动即有个“度数”:某某不宜喝酒某某可来两瓶某某上限三瓶……他给自己定的上限永远是——五瓶,比你略多一瓶。酒虽然不算多,但是那热闹劲儿一点不会少。从“吴姬压酒唤客尝”喝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天子呼来不上船”喝到“长沟流月去无声”。——年轻时候的杏花疏影当然极为短暂,转眼间,我们都是头发花白,并且体内痛风、血压飘忽那几个怪物也不时作祟。

龙歌与我相似,教书育人之余,喜舞文弄墨。尤其退休这几年,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收纳于心,如春蚕食叶,悄无声息地酝酿着。如今,在刚刚出版诗歌集《稻子黄》之后,散文随笔集《又到炎炎夏日时》即将付梓。

龙歌的创作选材兼具“烟火气”与“深度感”于细微处见天地,于现实中藏思考。散文多聚焦日常小事,无论是注目“少年在风中微微的醉意”或者走近山中“一个神仙般的老者”,或者从一棵树、一幅画“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窗前掠过的一只飞鸟,旧书页中偶然发现的一片枯叶,都能成为他笔下的主角,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文字有的清浅如溪,写乡村避暑胜地的生活细节,从阿婆的千层糕到夜晚的虫鸣,满是生活温度读来令人会心一笑;有的深沉如井,需要读者屏息凝神,方能窥见其中的倒影评论与杂文则直击现实,既评社会事件也探文学现象,反思诗歌创作问题,还解读文学作品,像《孤马独剑“酒”一身》深挖《孤马传》的精神内涵。

他的文字自带一种诗意气质《水碓谣》最具代表性,这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土地气息的叙事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乡村的生命图景。通过水碓这一传统农具作为核心意象,巧妙串联起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在流水与歌声的交织中,演绎一段跨越时空的生命轮回。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又是一首关于时间与永恒的抒情诗。在流水与歌声之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人的悲欢离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时代变迁中的顽强存在与渐变消解。或许,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在歌唱爱情的同时,也在为一种即将逝去的生活方式吟唱挽歌。他写晚飞的江鸟“穿着夜行衣”出行,写船到巫山见神女晨起梳洗;即便是批判类文字,也不失诗意,如评段局长事件时,“主席台上正襟危坐,我们看不到腿裤上的斑渍;考察现场作状聆听,微风早吹散了昨夜的热情”,细腻描写中藏反讽,让冷峻批判多了几分文学温度。

意象为骨,隐喻为魂”这种诗歌创作的核心手段是他写散文随笔的惯用“伎俩”。其一,以核心意象贯穿,如《水碓谣》的“水碓”、《孤马独剑“酒”一身》的“酒气”与“剑气”,让内容有了情感点;其二,巧用比喻与拟人,《舟行三峡一江诗》将葛洲坝比作“沉默的巨人”,船闸喻为“巨人的咽喉”,三峡风光瞬间鲜活;其三,创新隐喻体系,评论社会事件时常用体育隐喻,如将武大校方比作“球场裁判”,段局长的官场运作比作“羽毛球比赛”,借“鱼跃”“预判他的预判”等羽球术语,让抽象的权力博弈具象可感。

这样写就让他的散文具备了诗的艺术魅力:平凡中显意味,批判中藏巧思他写日常却不流于琐碎,如《游埠:听一声鸡子壳落》用看似随意的描写,构建出真实又诗意的乡村世界,让读者感受生活质感;写批却不枯燥说教,《新视角看段局长“球路”的政治“腿腕”》将权色交易转化为羽毛球叙事,既保批判锋芒,又有体育动感,读者会心一笑间便能领悟官场“妙趣”。他的作品如“插上诗翅膀的片片散叶”,在文学天空飘荡,既给人美的享受,又带来思想启迪。

因为龙歌有着超越诗人的多重身份:生活的敏锐观察者思想的深刻传递者、平凡的有趣羽化者……生活的敏锐观察能从飞鸟、枯叶等细微物象中发现诗意;人文关怀的践行,笔下乡村生活、爱情故事皆含对人与生活的温情;现实的批判,以诗意笔调剖析社会问题,让批判更易触动人心;文学的思考,对诗歌创作、文学作品的解读,尽显独到见解。

收入集子里的,还有其它的一些随笔、评论,有的是深夜灯下的沉思,有的是旅途中的偶得,有的则是市井街头的观察。文章大多不拘形式,不囿题材,想到便写,意尽则止,所谓散文随笔是也。然这“随”字背后,却藏着多年的积累与思考。其中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气。读来收益良多,又倍感亲切。

写到这里,我彷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在街头巷尾,或者在某处大排档,在人群之中,我们第N次相遇。读书,品茶,或饮酒,一边呼吸着相同的烟火,一边谈论着人世间那些或大或小的起伏……那么,是否可以说《又到炎炎夏日时》也是致敬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是为序。

 

2025年9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