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续)
(2018-11-11 17:08:12)4.
“瓦德里希机床厂是全球最大的高精度重型机床制造商之一,产品以质量可靠、性能卓越和高精度著称于世。其品牌在全世界机床行业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在全球重型机床行业,它的重型、超重型龙门镗铣床、导轨磨床等产品占有率世界第一。而这台“金牛座”龙门铣,精度更是可以控制在4微米,效率也能达到传统机床的3倍。
据德媒消息,1986年,瓦德里希机床厂被美国因格索尔机床厂(Ingersoll International)收购,结果并不美好。
瓦德里希机床厂董事长胡伯特·贝克(Hubert Becker)回忆起那段时光都觉得很沉重:‘瓦德里希机床厂的厄运就此开始。因格索尔的三个机床厂生产同样的机器,形成了自我竞争。而且厂里的各种决定都由美国的母公司做。’”
这是本次“独创”世界史的进博会的相关报道。11月6日主媒报道,“明天系、海航、复星国际、恒大被央行同时点名”涉足收购与控制金融机构而给国家经济造成系统性风险。将这样的报道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联想到什么呢?
就在前天,有报道说浙江金盾集团老板(他主要做的应该是实业)跳楼身亡,其负责跑钱的高管当天上午还在跑钱的路上奔忙。不说这位跳楼的老板是否有发迹的原罪,至少从结果来看,他也只不过是捕蝉的螳螂而已,真正的胜者依然是身后的黄雀。
数年以前,或者说直到现在仍处于进行时态,充斥媒体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司并购潮。与之并行的是,社会主流已经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全球一体化,经济活动的重心正在从生产主导型迈向服务主导型。细咂摸起来,估计最值钱的服务当是金融类服务了,据说就连这最具黄金价值的金融服务也在进一步迈向全球化、智能化、无人化。而最不值钱的服务很可能就是那些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了!
一些老牌实力派企业为什么会被收购?除了个别像国内某些企业的老板们为了追求一夜暴富以外,更多的是企业本身的经营出现了窘迫感甚至危机,而收购这样富有内涵的企业往往是需要大笔资金的,资金从哪儿来,当然主要是从金融机构来。收购者因此陷入同样的窘境甚至破产,那也只能说明其向金融机构借贷的资金的利息已经超过其自身的盈利了。这是不是与前面那位小厂主朋友很相似?只不过资金的盘子更大而已。所以,那些急欲收购与控制金融的大鳄们无疑都看到了做黄雀而不是螳螂的优势,华尔街那个完成时是它们非常羡慕的榜样。
我们的社会一刻都离不开实业的财富生产,可偏偏属于实业的第一和第二产业资本如今成了捕蝉的螳螂,而金融却成了其身后的黄雀!华尔街里住着的那些大鳄们,就是身着华丽金色羽毛的超级黄雀。
5.
昨天拜读了李慎明的《我们愿做报春鸟》一文,尤其对这篇序言中的“凭栏静听潇潇雨,世界人民有所思。”(“世界”的原文是“故国”)的诗句抱有深深的好感,因为原诗的背景发生在1965年末,原诗的作者对今天的景象似乎早已预感到了什么,一位声名显赫的对初心有所记忆的将军就曾有“早看50年”的感触。
客观地讲,我们已经离不开电脑和手机等现代的玩意了,因为我们都打心眼儿里不愿回到过去。虽然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高效以及丰富多彩的同时,同时也加速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已经让我们远离了过去慢节奏的悠闲。
这些现代化的玩意依赖于门槛极高的高端制造业,精细程度已逼近直接操纵原子,没有雄厚的资金难以涉足。科技人员越是站在前人的肩头贡献自己的才智,资本捆绑人类的绳索就越是进一步勒紧,空有自然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就越是不得不听任资本的摆布。伟人在重上井冈山的路上对张平化讲过“仰人鼻息”的那种道路的后果。资本的目的不是为你带来新的时尚与更实用的使用价值,而是自身的增值。所以,后发国家追求“文明”的进步也就往往让自身沦落为捕蝉的螳螂,而身后的那些垄断资本则是它们身后的贪婪的黄雀。
现在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做A国负责生产,B国负责消费,A国还因此得了个AB国的称号。当然,负责生产者必须处于负责消费的核心技术的可靠控制之下,即A国不得要求B国转让核心技术。这是否有点儿像前面那位困境中的朋友与其债主的关系呢?即,实业小资本家负责组织剩余价值的生产,金融资本负责背后的收割。
现代化的交通将地球缩小到了不到一天的行程,因此现代化的生产必然走向全球化。由于生产规模的越来越庞大,分工的越来越细化,商品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因此需要操心的事情必然会越来越累人。似乎有这样一种普遍规律,钱多了的人会不由自主地逃避操劳而去追逐更省心的利润、最丰厚的利润以及严控创造这些超额利润的最核心的技术。
所以,今天的地球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奇妙的景象,A国在繁忙地,不怕脏不怕累的劳作,将产品卖到B国,换得B国的货币直接存在B国,或购买B国利息极低的国债。B国将A国在自己那儿的存款再以高息借给流向A国及全世界的实业资本,这些得到融资的实业资本又在A国从事生产,赚的钱又存在了B国。重复上述过程,至今都让人搞不明白,到底是B国欠了A国的钱,还是A国欠了B国的钱了,因为B国的贷款利息总是远高于A国在B国的存款利息。而且B国通过将A国的存款转化为贷款,循环地使用这样的手法,B国得到的收益已经远远高于A国实际上创造的那点儿剩余价值了。
现实的景象是:B国突然发现,A国在自己那里居然存了那么多钱,买了自己那么多的国债,而自己能卖给A国的东西却少得可怜,甚至不久后,A国也能通过自己组装也能生产那些东西了。而A国真正想从B国购买的东西,B国是决计不能卖的,因为一旦卖了,自己就将永远失去对A国的控制力。所以,B国终于说:过去双方的贸易让自己吃了大亏,要加重税惩罚A国了。直接的表现是:A国在呈经济危机之象,B国在救赎自己的金融危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