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冷就鼻塞流涕?这是「寒邪型鼻炎」!艾灸四个穴位,不做“怕冷星人”
(2025-10-30 10:55:59)
标签:
艾灸健康养生中医鼻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大夫,我的鼻炎可真怪,冬天一出门被冷风一吹就打喷嚏,空调温度稍低就鼻塞,晚上睡觉肩膀没盖好,第二天肯定流鼻涕,这到底是啥原因呢?”35岁的刘女士坐在诊室里,一边擤着清鼻涕一边诉说。她的鼻炎已经持续三年,特别怕冷——冬天戴着口罩不敢摘,夏天在空调房里还得穿长袖,就连春秋季早晚温差大的时候,也得比别人多穿一件,即便如此,鼻炎还是频繁发作,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和工作。
中医诊断显示,刘女士的鼻炎辨证为“肺气虚寒型”,其根本病因在于“阳气亏虚,寒邪入侵”。经过两个月的艾灸护理,她遇冷时打喷嚏、鼻塞的状况显著改善,不再受“畏寒怕冷”的困扰。
NO.01
为什么“冷”会触发鼻炎
遇冷就发作的鼻炎,在临床上多属于“过敏性鼻炎”,中医将其归为“鼻鼽");">”范畴,其发病与“寒邪”和“正气不足”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且“肺主皮毛”——人体皮肤、黏膜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而这道防线的强弱,取决于“阳气”是否充足。如果本身肺气虚弱、肾阳不足(比如长期熬夜耗伤阳气、先天体质偏寒、产后气血亏虚),阳气无法充分温煦皮肤和鼻窍,一旦遇到冷风、冷空气等“寒邪”,寒邪就会像“无门而入的小偷”,直接侵袭鼻窍。
NO.02
居家艾灸
补阳气、防鼻炎,这几个穴位最有效
中医认为,遇冷鼻炎的根源是“阳气不足”,而艾灸的核心作用是“温阳散寒、扶正固本”——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将阳气输送到肺和鼻窍,增强抵御寒邪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遇冷鼻炎的发作。居家艾灸操作简单,适合长期调理,重点选这4个穴位:
选对穴位:兼顾“补肺气、温肾阳、通鼻窍”
01
肺俞穴");">:补肺气,强防御
位置: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左右各一个;
作用:肺俞是肺的“背俞穴”,艾灸这里能直接补充肺气,增强肺对鼻窍的温煦能力,减少寒邪侵袭;
操作:艾条悬灸,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
02
足三里穴:健脾胃,生阳气
位置:膝盖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左右各一个;
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阳气的生成依赖脾胃运化。艾灸足三里");">能健脾胃、补气血,间接增强全身阳气,改善“怕冷”体质;
操作:艾条悬灸,每次10分钟,每周2-3次(可搭配肺俞穴一起灸)。
03
关元穴");">:温肾阳,固根本
位置:下腹部,肚脐正下方3寸(约四横指);
作用:关元是“元气之海”,艾灸这里能温补肾阳(肾是“先天之本”,阳气的根本在肾),适合长期怕冷、手脚冰凉的鼻炎患者;
操作:艾条悬灸,每次15分钟,每周2次。
04
迎香穴:通鼻窍,止症状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左右各一个;
作用:迎香穴是调理鼻病的“特效穴”,艾灸这里能直接温通鼻窍,缓解鼻塞、流涕,适合鼻炎发作时搭配使用;
操作: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5-8cm,避免烫伤),每次5-8分钟,症状明显时可每天灸。
注意事项:安全第一,辨证使用
1.控制温度:艾灸时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宜,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尤其是背部、腹部皮肤较薄处);
2.时间选择:上午9-11点(阳气最盛时)艾灸效果更好,避免晚上9点后艾灸(可能影响睡眠);
3.禁忌人群:皮肤有破损、感染的人暂不灸;孕妇忌灸腹部穴位(如关元穴);热性鼻炎患者(鼻涕黄稠、鼻痒灼热)不适合艾灸(会加重热邪);
4.艾灸后护理:艾灸后毛孔张开,容易受凉,需注意保暖,1小时内不洗冷水澡、不喝冰饮。
遇冷鼻炎看似是“鼻子的问题”,实则是全身阳气不足的信号。通过艾灸补阳气、日常防护避寒邪,再配合即时缓解方法,就能逐渐改善“遇冷就犯鼻炎”的情况。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