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折腾胃,你的老胃病,病根可能压根不在胃,而在肝!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胃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你知道吗?胃这家伙,大大咧咧不易受欺负,所以说胃是大喇叭,稍有不适就会“告状”。
确实是这样,没一个脏腑可以像胃这样敏感,有这样强的自愈力。比如我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胃就会难受甚至反胃,用吐的方式进行排邪。
如果受寒了,我们会本能地想喝热水来温暖它。如果吃多了,就会想法设法助它消化。只要你不成心虐它,它都能保 证正常工作。
尽管胃有这一身“好手艺”,可为何会有那么多人的胃病,一病就是好多年,反反复复,成了老胃病呢?
究其根本,是没有找到引起胃病的根源,这么多年都调错了。
中医叫“肝胆犯胃”。肝胆的五行为木,脾胃五行为土,木易克土。正常情况下,他们相对制衡,一旦肝郁化火");">,就会加倍克伐脾胃,致胃火变旺。
这就是有人一生气就拼命吃东西的原因。那么问题就来了:生气时爱吃东西并不代表真的饿,而是脾胃功能失调的表现。这时候吃下去的食物是消化不了的,会变成水湿等身体不需要的垃圾。
我们要相信身体的智慧,对于胃这么重要的器官,它绝 对不会让它难调,我们没调好,一定是没有找对方向。
首先看情绪。你去问问身边有胃病的人,如果他(她)常发愁、上火、紧张、愤怒、焦虑,胃病发作的可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那些工作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情绪比紧张,思虑多,爱熬夜的人。
然后看舌脉。舌边尖红,代表有内热,尤其是舌边红,是肝胆有热的表现。
再看病种:胃溃疡,胃下垂,食道失弛缓症,反流性食道炎,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便 秘等疾病,都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如果只是一味地调理胃,那相当于雨天屋漏了,只知道用桶接水,不但不能根调,而且会不停地反复发作。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处理问题。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针对这种胃病的穴位:
1、阳辅穴");">
它是胆经穴位,调节肝胆横逆、淤热之气有先天优势。因为此穴为经火穴,胆属木,木生火,火为木之子。按照实则泻其子的说法,刺激阳辅穴,可以很好地倾泻肝胆之热,故而疏肝解郁之功甚高。用好了阳辅穴,调理胃病就成功了一半。
2、梁门穴
此穴为胃经腧穴。凡有病邪如木梁一般横亘在体内,取此穴可以调理。胃气以降为顺。所以,这约束经气物质的横梁穴,就成为调节胃气的重要一环。
3、足三里
只要是病在胃腑或胃经,不论其虚实寒热,皆可取足三里调理
4、太冲、期门
这组穴位可以疏解肝郁,和中健脾,两者配合,正和脾胃之疾的调理要义。对于胃疼、反酸、腹胀、食欲不佳并心情烦闷、头晕头胀、易怒暴躁、胸闷肋胀者,是比较适合的。
再给大家啰嗦下胃的地位。别看它大大咧咧,可管起健康和美貌却毫不含糊。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详细来讲讲。
美不美,看胃经气血旺不旺
《黄帝内经》");">记载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指女子35岁左右,阳明经脉开始衰败,不重保养,皮肤会开始松弛、暗淡,头发脱落。
足阳明胃经是最
而且胃经经过嘴角鼻侧,正好是法令纹和嘴角纹的位置。胃经衰落还催生内眼角八字纹");">,就是泪沟。脾胃不好的人,泪沟会特别明显。
胃是五脏之本,胃不好,补啥都瞎
一般我们判断人身体好不好,吃不吃得下饭是金标准。如果无力进食,就无法创造新鲜的气血,身体就难以健康。胃主受纳,我们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要依靠胃吸收食物的营养。
脾胃居中土,起承上启下作用。脾胃有病很易影响其他脏腑。
《慎斋遗书》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五脏皆禀气于胃,胃是五脏之本。元气的充足,全靠脾胃之气的充盈才能滋养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