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见痰莫治痰?“痰根”在这3处!艾灸拔出各种顽痰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痰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明明没有感冒,但是一年四季痰总是特别多,总也吐不完,用了化痰药却总是不见效果。
其实,中医上讲:“见痰莫治痰”!中医讲痰,其实是一种“无形”的病理产物,根源往往在于身体的失衡,而不是痰本身。
直接清痰治标不治本,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彻底解 决问题。
中医认为,痰的形成和人体的脾、肺、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这三处器官的失调,才是痰反复难愈的根本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脾胃亏虚了。脾胃不仅是食物的加工厂,而且还是水液运化的场所。
简单来讲,就像是一个水泵,把水液泵往身体各处,如果脾胃出现问题,水液运不走,就会慢慢的汇集成痰湿。
而脾虚之后,通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消化不良,且容易腹胀,大便不成形,舌头也会比较胖大淡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重点就是调理脾虚,以减少痰液的生成。
肺就像是是“痰的仓库”,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当痰生成后,肺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导致咳嗽、喘息等表现。
尤其是那些长期抽烟、感冒咳嗽的人,肺部的“仓库”更容易被痰堵住。
中医讲“肺为娇脏”,最怕寒邪和燥邪侵袭。寒气会让肺的宣发功能受阻,痰液无法排出;而燥邪则会让痰变得更加黏稠,难以咳出。
肾主水,负责人体的水液代谢。
如果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体内的湿气就会越来越重,最终转化成痰。
特别是那些老人、体质虚弱的人,往往肾气亏虚,导致痰湿内生,出现久咳不愈、痰多喘促的状况。
综上所述,痰的根本在于三脏的失调,只有养好脾、肺、肾,痰才能真正拔除。
如果痰多伴有胃胀、乏力、大便粘腻,多半是脾虚引起的。
调理脾虚可以艾灸:脾俞、关元");">、气海、阴陵泉、足三里等。
如果痰多伴有咳嗽、气喘,尤其在早晨或夜晚加重,可能是肺气不足。
调理肺气不足可以艾灸:肺俞、太渊");">、尺泽、云门等。
如果痰多且稀薄,伴有腰膝酸软、夜尿多,则要注意肾虚的问题。
调理肾虚可以艾灸: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涌泉等。
丰隆穴,其穴名取自象声,它是胃经上的络穴");">,胃经及脾经的水湿之气轰轰隆隆聚集在此,故名。
丰隆穴走脾、胃两经,能同时调动脾胃两经的气血,即“一穴通二经”。简言之,既可健胃,又可运脾,丰隆穴不仅能促进水谷精微的运化,治胃经的病,还可治表里经");">脾经的病证,让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恢复正常,痰湿得化。
因而,丰隆穴才能成为“化痰首 选,祛湿能穴”!
“见痰莫治痰”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强调不要“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找到痰的根源,才能彻底解 决问题。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疗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