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血压飙升!艾灸这个穴位,竟能调理高血压?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血压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高血压作为常见病
大家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高血压不仅对血管造成损害
还会对心、脑、肾等产生负面影响
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控制、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需
兼顾血压控制和靶器官保护
除此之外
艾灸调节高血压
也是一大选择
全球每年因高血压病导致的心血管相关死亡约940万人,其相关并发症亦为全球死亡原因之首。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显示,我国成人约有1/4患有高血压,现患病人数约2.45亿,患病率约为27.9%,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
01
高血压中医辨证
当今,高血压发病年龄逐渐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在当代被增添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健康体检的普及使得高血压早期发现率上升,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息息相关。
王孟英有言:“平日体风多湿,厚味酿痰,或沉溺于酒,皆为酿痰之媒。”在高血压早期,因肥胖、体质痰湿、喜食肥甘厚腻、饮酒过度、劳倦失度等病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化生痰浊,壅滞气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故发为高血压。
02
足三里穴与悬钟穴");">
高血压的治疗,中医主张“一针,二灸,三用药”“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对于慢病的防控,艾灸因其操作简单安全,便于患者居家操作,使得艾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尤为重要。
孙思邈有言:“一切病皆灸足三里”。民间流行“要得安,足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说,人们如果希望健康平安,就得经常灸足三里。
足三里:可以调和气血,降逆平气,调节血压,并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足三里也是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活血散风,疏肝健脾”治疗高血压针法的主穴之一。
悬钟穴: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艾灸悬钟可以补肾益髓而降压
03
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年龄、高钠低钾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血糖及血脂异常、社会心理因素 。
生活方式干预
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衡;管理睡眠。
04
中医养生该如何做?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中医养生学在尊重生命规律的前提下,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
秦亮甫");">教授将自身总结的独特的养生之法,归纳为三句话:"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恬淡虚无,制怒节欲;谨和五味,以安五脏。"
1、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疏畅气血,和调五脏,通达六腑,舒缓筋骨,调节精神。"静"是指内养、放松之意。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论述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也就是平素养生要注意“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2、恬淡虚无,制怒节欲
所谓"恬"即是静安,"虚无"即是心无杂念。做人要胸襟宽阔,内养精神,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怒则乱思,孤谋,制怒可静思远虑,处事可循理纳轨,可避免妄动肝火,劳伤精神之虞。节欲即节制各种欲念,所谓"知足者长乐",亦寓有节欲之意。
3、谨和五味,以安五脏
人之疾病所生是五脏不安所致,“五脏相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病从何来?”前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恬淡虚无,制怒节欲乃是使五脏相安为首要。同时要注意饮食调匀。中医养生之道反对过进肥甘、恣食生冷,告诫人们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考虑饮食的宜忌。